我发现大人们总喜欢所谓赢在起跑线上,把我们自身的匮乏和焦虑嫁接到孩子身上。
可答案是,学龄前孩子绝大多数学识性的东西几乎是无用的。会背多少首唐诗,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这些所谓我们觉得能证明孩子聪明的东西,实际上并证明不了什么。因为辛苦训练出来的这点优势,很快会被抹平。
在孩子的世界里,刚刚好总是好过“笨鸟先飞”以及“勤能补拙”(当然,孩子自发的感兴趣并且表现出来一定的天赋的,不符合我说的这种情况)
真正需要培养的是一些行为模式和美好的素质:
1️⃣情绪管理能力
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且学着去接住他们。我们会引导孩子告诉他他当下的情绪是什么,一开始都是听不懂的,慢慢的他明白什么是生气,难过,害怕,大部分时候都是用哭来表达,经过引导现在会告诉我怕怕,不要,气气……
2️⃣专注力
专注力是做很多事情的基石,我一直觉得孩子是自带专注力的,只是大人常常因为“不忍心”而不知不觉的破坏了他们的专注力。我们平常不会一股脑给孩子很多玩具,同时也是准备一些可玩度比较高的给他玩,在他认真玩没有邀请我们的情况下我们不会打扰他。发现很多长辈都很喜欢在孩子专注的过程中叫他们,或者询问他们是否有别的需求。在我们家这种情况会杜绝,我儿子的专注力还是被保护的挺好的。
3️⃣责任感
要明白哪些事情是自己的责任,要自己做好,并且不能推脱。比如吃完饭自己收好碗筷,玩好了收拾玩具,起床整理被子等等
4️⃣公众场合不打扰他人
这点我觉得我们家长就是要从小灌输,避免宝宝成为熊孩子。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捣乱不毁坏物品,是最基本的礼貌了
记录下来希望自己心急焦虑的时候复习几遍,顺其自然,强扭的瓜不甜。希望我可以是宝宝成长路上的同路人,而不是赶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