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对现状的改变——摆脱一种特殊的烦恼,平息一种特殊的愤懑,这样的时刻会让人感到幸福;根据定义,它不可能长久地停留在那一刻。”
“我们对幸福的渴望是社会灌输给我们的,目的是让我们成为现在这副无可救药的样子:情绪低落、离经叛道、悬悬而望。”
“由于你不畏困难与挑战,心甘情愿、认真地皈依了新的信仰、新的价值等级和偏好,皈依了新的饮食习惯、新的生活方式,或者在与他人建立关系关系、保持关系、终止关系时采用了新策略,因此你相信,你自己就可以治愈病痛、度脱苦厄。或者你只是搬了家,搬到你还没有去过的地方,或者尝试了你之前没有尝试过的活动或关系,你就相信自己能够走出困境、自我疗愈。”
谁懂啊,一个经历过gap又开始幻想着通过搬家更新“自我”的人半读到这本高质量人类对话代表作《自我》那种醍醐灌顶:有没有可能,正是在不确定的时代里不断重启人生,或者说,对确定性本身的追求这个事本身让我们陷入生活在他处的无止境折腾?
鲍曼的观点和他经典的《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一脉相承,他借布罗茨基的话指出“自我”也是被剥削的一环。换工作、换住所、换公司………尚未将陌生变成熟悉,意义在短暂的时间里已变成账单,变成新的“激情耗尽”。
在这点上,罗德与鲍曼难得地保持了观点的一致:“他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而且必须改变——日复一日的生活。自我可以通过消费改变。”
打卡了有风的地方,就成为神仙姐姐?吃了他或她代言的麦片,就拥有了和他们一样的幸福家庭抑或身材?那么谁是我们自身?我们渴望更新的“自我”是谁?
而鲍曼在上一本书《将熟悉变为陌生》中已经提醒过我们:
“消费社会使人难以幸福,因为它依赖的,就是我们的不幸福。虽然消费主义社会宣称满足消费者是它的目标,可事实上,得到满足的消费者是它最大的威胁,因为只有它的成员没有得到满足,它才会然续繁荣,消费主义文化以这样一种压力为特征:被迫成为别人,去获得在市场上被人需求的特性。”
换言之,你重启的是别人的人生?!
确实揭露了某些真实,但是,揭露又如何呢?自我总需要附着在什么上,不是消费,就是别的,难道说别的这个也是自我的囚笼吗?没看过这本书,一点浅薄的看法仅供交流。
重启人生xhs热词
hello你好呀,我是天工ai的pr感觉您的内容特别高质量!有机会可以合、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