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最终隐居甘肃青城?   童年时期,李自成的生活并不容易,他曾为地主放羊,后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4-11-07 00:02:36

李自成最终隐居甘肃青城?   童年时期,李自成的生活并不容易,他曾为地主放羊,后来在银川驿担任驿卒。   值明朝晚期,社会动荡。   一年,李自成加入了高迎祥的队伍,担任一名闯将。   高迎祥是当时闻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其麾下表现出色。   在荥阳的一次大会上,李自成提出了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策略,这一策略得到了起义军各路首领的一致认同。   当高迎祥在战斗中牺牲后,李自成接过了领导大旗,自称闯王。   他的领导下,起义军迅速壮大。   李自成还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这一政策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1643年,李自成在襄阳称王,自立为新顺王,不久后在汝州大败明朝的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军。   紧接着,李自成乘胜追击,攻占了西安。   1644年,李自成推翻了摇摇欲坠的明朝,进入北京,建立了大顺政权,年号永昌。   然而好景不长,同年四月,清军统帅多尔衮联合明军残部吴三桂,在山海关内外发起攻击。   李自成在这场关键的战斗中败北,不得不撤出北京,之后在河南、陕西一带继续进行抵抗。   李自成带领残部向陕西老家退却,希望能在那里重整旗鼓。   然而,清军对他的追击丝毫未减。   在清军的追兵不断逼近的情况下,李自成试图在湖北通山县一带重新整顿军队。   据《通山县志》记载,1645年5月初,李自成与数名亲信在九宫山地区侦察地形时,遭到了当地山民的误会。   通山县的记录显示,这群山民将李自成当作常见的匪患而进行了攻击。   同期的《程氏宗谱》中提及,程九伯领导的当地民众在小源口攻击了李自成一行。   程九伯及其民众认为杀死了一个名叫李延的“闯贼”,但实际上李延并非李自成本人。   而在湖北的另一边,李自成在1645年3月经过襄阳时,企图东下占据武昌,进而攻向南京。   在武昌成功击败明将左良玉后,他的部队却在湖北境内遭遇了重大挫折。   阿济格的清军紧追不舍,李自成在连番战斗中大败,最终被迫撤至通山县一带。   一种说法是,在通山的混战中,他被误认为土匪而被当地山民致死。   据《明史》等多部史书记载,李自成逃离强敌的追击,却因连日大雨导致山路泥泞,不得不下马步行。   在牛背岭,他被程九伯或程的外甥金某以铁铲致命。   对于李自成的死,虽然多部史书有所记载,但其死因和死亡的具体过程一直存在争议。   有的史料称李自成并未死于战斗,而是隐姓埋名,隐居于湖南石门的夹山寺。   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何璘于乾隆十五年所著的《澧州志林》中,何璘认为这位和尚正是李自成。   此外,李自成的死亡也在清朝官方史料中得到了记录。   顺治二年,英亲王阿济格奏报称李自成已死,但因尸体腐朽难以辨认,无法确定。   阿济格此后受命班师。   南明时期,湖广总督何腾蛟也曾上报称“闯贼”李自成死于九宫山。   石门县对于李自成的传说并未就此平息。   1981年,当地有关部门甚至挖掘了奉天玉和尚之墓,未能确切证明和尚的真实身份,石门县依旧以此为基础,建造了“闯王陵”。   这座陵园包括紫石牌坊、神道、陵寝与明楼等,模仿帝王陵寝规制。   进入21世纪后,关于李自成的去向又增添了多种新的说法,这些新的版本将他的可能归宿地扩展到了包括湖北、湖南、贵州、广西、广州、甘肃等多个省市。   在此背景下,2005年举行的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会议上,一个与李自成有关的家谱引起了广泛关注。   罗士文是一位退休的测绘技师,对历史颇有研究。   他小时候就听说李自成曾经到达青城,并在当地的一个山洞中隐居。   这个山洞位于红岘沟的山崖上,是一个天然的溶洞,洞前有密林和小山包,视野开阔。   根据罗士文的调查,这份《李氏家谱》记录了李自成的堂叔李斌的一些事迹。   李斌原本居住在陕西,后迁至甘肃,他的堂兄弟李自成在明末时期的农民起义中起了重要作用。   家谱中不仅提到了李自成的姓名,还有对他人物性格和行为的描述。   李自成在这个山洞中藏身多年,直到李斌去世。   随后,李斌的儿子李自盛将李自成接回到社会中,安置在青城镇附近的魏家台子村。   李自盛还将其孙子李玉美过继给李自成。   石门县政府建立的“闯王陵”是从旅游发展的角度出发,而非官方对李自成最终归宿的认定。   据李家后代口述,李自成晚年隐居于青城镇,并于康熙中期去世。   他的遗体与两名随从一同被安葬于青城镇苇茨湾的龙头堡子。   此外,传说中的陪葬品包括玉印、宝剑及一个和尚的钵。   参考文献:[1]张宇轩.清代官修《明史·李自成传》撰述的嬗变[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3,29(2):143-156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