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0月,张学良被秘密转移到台湾软禁,保密局每月拨付5万元,用于张学良等人及特务队的伙食,每四天买一次菜,猪肉和鸡都是整筐买,另外还有鱼和美国罐头等,全部放在冰箱储存。 张学良,这位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将领,以其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国民革命军的重要领导者。作为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自幼接受严格的军事教育,1919年3月,他进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炮科,毕业后迅速在奉军中崭露头角,历任营、团、旅、师、军、军团长及空军司令等多个重要职务。其间,张学良不仅展示了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还体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1928年6月,随着“皇姑屯事件”的发生,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暗杀,张学良在此危急关头被奉系元老推举为新一任领袖,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面对内忧外患,张学良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决心。在同年12月,他不顾日本及国内亲日派的强烈反对,果断宣布东北易帜,正式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领导,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这一举动不仅标志着奉系军阀的终结,也彰显了张学良对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的深厚责任感。 1930年10月,张学良进一步升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职位的提升反映了他在国民政府中的重要地位。然而,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他职业生涯中的重大转折点。在日军发动侵略东北后,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导致东三省迅速陷入日军控制。这一决策饱受争议,尽管其初衷是避免内战的进一步加剧,但最终却未能阻止日本的侵略步伐,使得东北沦陷,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随着1933年热河省的陷落,张学良和蒋介石共同面临全国舆论的严厉谴责,迫于压力,张学良被迫辞去重要职务。尽管如此,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继续在其他岗位上为国家效力。1934年2月,张学良被任命为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1935年3月担任武昌行营主任,同年10月兼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尽管在这些岗位上,张学良依旧致力于稳定局势,但国内复杂的政治环境和不断加剧的抗日压力,使得他逐渐意识到必须结束内战,集中力量对外抗敌。 在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呼声下,张学良多次向蒋介石提出联合抗日的建议。然而,蒋介石执迷于内战,拒绝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导致国内矛盾日益尖锐。面对国家危机,张学良深感责任重大,意识到单凭军事力量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必须寻求政治上的突破。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共同策划并发动了“西安事变”,这一大胆之举旨在迫使蒋介石改变策略,停止内战,共同对抗日本侵略。 “西安事变”发生后,形势急转直下。张学良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坚定的信念,面对复杂的局势,他不仅冷静应对,还积极寻求和平解决方案。在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斡旋下,蒋介石最终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建议,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这一事件不仅终结了国共内战的暂时休战,也为中国全民族的抗战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 作为"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在1936年被迫软禁,辗转多地,饱尝人间冷暖。直到1946年10月,他才在国民党政府的安排下,秘密转移至台湾新竹县井上温泉一带。 然而,井上温泉的幽美景致,并不能掩盖张学良内心的苦闷。他虽然衣食无忧,却时刻处于军统特务的严密监控之下。 为了排遣寂寞,张学良和赵一荻开始寻找一些生活中的小乐趣。保密局每月会拨付5万元的伙食费用,让看守人员定期为他们采购食材。每隔四天,这些特务就会带回整筐的猪肉、鸡肉,还有新鲜的鱼虾和美国罐头,足够他们储存一段时日。虽说伙食十分丰盛,可张学良却食之无味。他深知,精神上的束缚,才是最难熬的煎熬。赵四小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也无可奈何。 尽管蒋介石曾下令要好好照料张学良的起居,但在精神层面,张学良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压抑和折磨。困于狭小的空间内,他的视力和听力日渐衰退,身体机能大不如前。无尽的闲暇时光,似乎成了一种难以承受之重。万般无奈之际,张学良想出了一个小花招。他时不时地假装身体抱恙,引来特务医生的诊视。在与医生的闲聊中,张学良可以旁敲侧击地打听一些外界的消息,借此排遣内心的苦闷。虽然医生大多只字不提政事军情,但张学良总能从只言片语中拼凑出一些有趣的讯息。 进入1970年代,张学良逐渐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回望往昔,他感慨岁月无情,时光蹉跎。虽然青春已逝,但有赵四小姐相伴,苦中作乐,携手到老,也算是苦尽甘来,上天的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