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主要是显宗的误解。大部分人接触的都是被儒化过的内容,包括

妙妙吉祥如意 2024-11-07 09:00:06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主要是显宗的误解。

大部分人接触的都是被儒化过的内容,包括道德经,佛经,这个社会所有的公开内容,其实都是这套东西。

自从董仲舒以后,这套东西就成为了主流。

这些内容有很强的工具性,利用“天人合一”让人们信服“天意”,进而服从权威。

儒家并非纯粹的伦理道德教育,而是一种巩固社会秩序、强化结构的手段。

这种方式将个人的行为、道德与天命绑定在一起,使人们在心理上受制于所谓的“天意”和“天道”,从而达到了既定的社会控制效果。

显宗往往在“空”和“因果”之间画一道线,认为一切都是空的,但因果是真实存在的。

这种分离让人觉得因果是必须遵循的,导致一种心理负担——好像你逃不开因果的束缚。

因果也是空的。因果只是现象的流动,是暂时的因缘组合,没有固定的实质。

所谓的“因果不空”是故意的曲解,故意编造的,给因果赋予了不该有的实在感。

真正的空性是彻底看穿这一切。

因果也只是头脑里的一个概念,根本没有所谓“逃不开的因果”。

《了凡四训》这类书籍就是“劝善”与“规范”意味,尤其是通过因果来塑造人的行为。

这种方法表面为了引导普通人向善,同时也规范人的行为,从更深的角度来说,这样的人也更好压榨。

是一种“愚民”的工具,让人陷入对因果的执着中,以为所有福祸、成败都能通过因果关系来操控。

这种观念强化了因果的绝对性,让人容易把人生的成败、祸福简单归因于“善恶之报”,而忽略了因缘的复杂性和自性本来无相的真相。

近代中国,基本上就是被这些东西搞的愚昧不堪,至今大部分人依然是这种因果脑子。

这类书籍,还有显宗内容的核心问题在于,将因果实质化,仿佛你可以通过某些特定行为直接操控命运。

这实际上,会让人更执着于个头的“自我”和“得失”。

真正的自由不是靠积累“善果”或回避“恶果”,而是看透因果的本质本身就是虚幻,没有什么福祸需要去追逐或规避。

平时多多点历史,比读洗脑的东西,刷短视频有用。

0 阅读:5
妙妙吉祥如意

妙妙吉祥如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