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建毛主席纪念堂就是不妥的,邓公说。曾有外国记者采访邓公,说听到风声,毛主席纪

紫蓝谈社会新闻 2024-11-07 12:26:17

当初建毛主席纪念堂就是不妥的,邓公说。曾有外国记者采访邓公,说听到风声,毛主席纪念堂要拆除,真的吗?邓公回答说,拆除是不会的,是不可能的。不过当初建纪念堂就是不妥的,包括保留毛主席遗体,都是违背毛主席本人自己意愿的。 1980年,邓小平同志面对意大利记者法拉奇尖锐的提问,给出了一个看似矛盾,却蕴含深意的答案:天安门上的毛主席画像要永久保留,但其他地方的画像要适当减少。 这一决定,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邓小平对历史、对未来、对中国道路的深刻思考。 法拉奇曾采访过无数政要,却始终未能与中国领导人对话。 1980年,机会终于来了。 在人民大会堂118号厅,她与邓小平同志展开了一场长达四个小时的对话。 访谈一开始,法拉奇就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毛主席画像该怎么处理。 彼时,“文革”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毛主席的形象在人们心中依然复杂而微妙。 法拉奇的问题触碰了中国社会最敏感的点。 邓小平同志的回答,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他坚决地说,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要一直保留下去。 这一决定,并非简单的对历史的延续,而是对毛主席历史功绩的肯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传承。 然而,邓小平同志同时指出,其他地方的毛主席画像要适当减少。 这并非是对毛主席的否定,而是对个人崇拜的反思,对理性务实的回归。 邓小平同志深知,过度的个人崇拜不利于国家的健康发展,也不符合毛主席本人的意愿。 他试图在传承与变革之间找到平衡点,带领中国走向新的时代。 邓小平同志对毛主席画像的处理方式,折射出他对改革开放的深刻思考。 他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而要实现改革开放,就必须破除旧观念,解放思想。 减少毛主席的画像,有助于破除个人崇拜,让大家的思想更加开放。 邓小平同志希望通过这一举动,引导人们从对个人的迷信转向对真理的追求,从对过去的怀念转向对未来的憧憬。 与此同时,保留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对中国革命的纪念。 邓小平同志深知,毛主席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他的思想和贡献不可磨灭。 保留这些照片,不是为了搞个人崇拜,而是为了让后人记住历史,从中得到激励。 邓小平同志的政治智慧,不仅体现在对毛主席画像的处理上,也体现在他与撒切尔夫人的谈判中。 面对撒切尔夫人的强硬态度,邓小平表现得很冷静,也很坚定。 他说得很清楚,中国对香港的主权不容商量,1997年一定要收回香港。 邓小平同志也展现了灵活的应对策略。 他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向撒切尔夫人阐明了香港回归对英国的利处。 最终,撒切尔夫人接受了中国的立场,香港顺利回归。 邓小平认为,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既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又要积极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 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和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前进的指引。 参考资料:《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0 阅读: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