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恩人!7月8日,上海一男子带着妻子着急赶火车,可刚到南广场妻子就直接倒地不起,浑身抽搐,可是没有一个人敢上去帮忙!就在男子无助时,一个女子却挺身而出,随后她的举动令在场的人为之动容! 今年的夏天,上海热得让人直冒汗,火车站南广场,本是熙熙攘攘的人流,却因突如其来的变故而骤然凝滞。 一个中年大姐倒在地上,脸色发紫,嘴角还冒着白沫,情况很危急,她身旁的丈夫,跪地求救,声嘶力竭,却无能为力。 这惊险的一幕,就像往平静的湖水里扔了一颗石子,激起了一圈圈波纹,这危急时刻,谁能够伸出援手?谁能在生死关头,把命抢回来? 答案,就藏在那涌动的人群中,一个身着黄色防晒服的身影,迅速穿过人群,奔向倒地的妇女,龚宜玲是无锡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一名护士。 随着龚宜玲的出现,仿佛给绝望的丈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她一点没犹豫,马上开始紧张的抢救工作,她先让大家帮忙把患者放平躺下,然后把头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堵住呼吸。 检查颈动脉,没有搏动!时间就是生命!龚宜玲开始做心肺复苏,双手叠在一起,压在患者的胸口中央,一下,两下,三下…… 龚宜玲在心中默数着按压的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次,她全神贯注,每一秒、每一次按压都使出了浑身的劲。 38度的高温,炙烤着大地,柏油路热得发烫,龚宜玲跪在地上,膝盖疼得厉害,她的衣服被汗水湿透了,汗珠顺着脸颊滴下来。 但她丝毫不在意,依然坚持着生命的支持,周围的人有的打了120,有的给她递纸巾擦汗,那一刻,所有人的眼光都集中在那个跪在地上救人的身影上,时间好像静止了。 五分钟过去了,患者仍然没有反应,六分钟,七分钟…龚宜玲的体力在急剧消耗,但她没有放弃,她知道,每一秒都可能扭转乾坤。 终于,在持续按压大约七分钟后,奇迹出现了!患者的手指微微动了一下,龚宜玲精神一振,加大了按压的力度。 又过了一分钟左右,患者的脸色开始好转,青紫逐渐消退,健康的红润慢慢浮现,当龚宜玲再次检查颈动脉时,她清晰地感受到了搏动,患者的眼皮开始哆嗦,慢慢睁开了眼睛。 虽然还说不出话,但已经恢复了意识,龚宜玲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疲惫但欣慰的笑容,这时,火车站的医护人员也赶到了。 龚宜玲简单介绍了患者的情况,然后悄悄站到了一边,她本想悄然离开,却被眼尖的路人认出,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最美护士”、“活雷锋”……赞誉声不绝于耳,龚宜玲婉拒了众人的赞美,只说这是医务人员应尽的职责。 当她转身离开时,才发现自己的双膝已经破皮流血,可能是被滚烫的地面烫伤,也可能是长时间跪地摩擦造成的。 她已经感觉不到疼痛了,心里只有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职责的坚持,龚宜玲的同事得知此事后,纷纷表示这很“龚宜玲”。 大家都觉得她特别热心,总是乐于帮忙,医院的领导也对她赞不绝口,说她用自己的行动真正展现了医生的仁爱之心。 这起事件,不仅仅是龚宜玲个人的善举,更引发了人们对公民急救意识的思考,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心肺复苏对施救者的体力和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验。 同时,这起事件也提醒我们,在突发事件面前,普通公民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路人帮忙打120,也没有人递纸巾,龚宜玲施救起来会更麻烦。 据了解,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经超过3亿,心脏骤停的情况也时常发生,在外面做心肺复苏,成功率其实很低,大概只有1%到3%,这跟“黄金四分钟”的急救时间有很大关系。 心脏骤停后,如果能在4分钟内开始有效的心肺复苏并用AED除颤,救活的几率能提高到50%以上。 急救不只是医护人员的事,每个公民都应该担起这个责任,学会急救不仅对别人有帮助,对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也很重要。 试想,如果在7月8日的上海火车站,没有龚宜玲的出现,那位晕倒的妇女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如果周围的群众都懂得急救知识,是否能更快地对她进行救助?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毕竟生命只有一次,无比宝贵,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守护生命之光,让它永不熄灭!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现代快报 2024年7月10日 关于《找到了!38℃高温下跪地救援的人是她》的报道)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