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的一天,邢燕子被叫去了天津市委组织部。一位负责人不失礼貌地对她说:“新的市委班子成立了,这次就不安排你进常委班子了,不再当市委书记了。” 1958年,17岁的邢燕子面临人生的重要抉择。当时,她可以选择留在天津,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及与父亲共事的机会。 然而,邢燕子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回到司家庄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成为“有文化的农民”,并给孤独的爷爷做伴。这个决定在亲戚中引起了不小的波动,许多人难以理解她放弃城市生活的优越条件。 邢燕子回村后的生活充满挑战。司家庄村地处北大洼,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劳动力短缺。村里的男性劳动力仅剩八名,大多数人因生活艰苦而外出谋生。 邢燕子在村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大食堂帮忙,尽管她对此毫无经验。不久,她接到了看管粥锅的任务,但对于从未涉足厨房的她来说,这项任务显得尤为艰巨。 某日,当粥锅里的粥接近煮沸时,邢燕子未能妥善处理溢出的粥,导致一场小小的混乱。食堂里的工作人员对此反应不一,有的人甚至在旁边戏谑地观看,提出她应向粥锅行礼以阻止粥溢出,这一幕在村中引起了一些轻松的笑声。 这段经历并没有打消邢燕子的决心。她开始刻苦学习农事和家务,不久便能独立完成多种农活。 面对当地男性劳动力的短缺,她认识到只有充分调动妇女的劳动力,才能有效应对生产任务的挑战。于是,她首先设立了幼儿园,解放了20多名年轻妇女,使她们能够加入劳动力队伍。 随后,为激发广大妇女的劳动热情,邢燕子成立了由6名妇女组成的“生产突击队”,他们根据农业生产的需求灵活调动,无论是捕鱼、防沙、耕地还是施肥,都能迅速响应。突击队的规模也因其高效的工作效率和显著的生产成果迅速扩大至16人,成为村里妇女的楷模。 进入1959年,面对自然灾害频发导致的粮食严重短缺,邢燕子领导的突击队响应国家“生产自救”的号召,开始进行土地开垦和手工业生产,如编织苇帘和草帽。 通过三个月的艰苦劳动,他们开垦了560亩荒地,并成功创收3600元,这对当时的经济状况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到了1960年,这笔资金帮助村里种植了430亩高产小麦,有效缓解了食品短缺的压力。 邢燕子及其团队的贡献很快引起了媒体和政府的注意。《河北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等主要报刊先后报道了她的事迹。 1960年10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邢燕子发愤图强建设农村》一文,进一步提升了她的知名度。郭沫若先生了解到她的事迹后,为她创作了《邢燕子歌》,以歌颂她的劳动精神和贡献。 1964年的冬季,正值第三届全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之际,邢燕子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首次与毛泽东主席会面。 在众多代表中,毛主席无需他人引介即刻认出邢燕子,彰显出她在国家领导人心中的独特地位。邢燕子的名字及其事迹显然已深入人心。在大会期间,毛主席还特意询问邢燕子的座位,并亲自陪伴她至执行主席席位,突显了对她的重视。 除此之外,邢燕子还受邀参加了毛泽东的71岁生日宴会,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罕见的荣耀。在庆祝活动中,毛主席特意将邢燕子安排在其身旁,以示与工农群众的密切联系。这种特殊的荣誉反映了她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的特殊地位。 在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同时,邢燕子在天津市北辰区担任人大副主任等职,直至2001年退休。她的晚年生活相对平静,大部分时间关注家庭和个人兴趣,如观看新闻节目和练习书法。 她的书法作品因其独到风格而备受欢迎。她的字作不仅深受个人收藏者的喜爱,更被视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 邢燕子的影响力不仅止于国内,其生前的许多重要时刻也得到了广泛报道,如她与丈夫王学芝一同出现在央视《夕阳红》节目中的情形,这进一步展示了她的晚年生活及社会活动。她的去世于2022年4月6日,标志着一位为新中国成立及发展作出显著贡献的人物的终章。 参考资料:上海市妇女干部学校编著. 《巾帼传奇 1949-1978》 2023
很励志的
市委组织部安排市委书记的任用?
邢燕子和董加耕是那时代的新型农民,全国劳模。
还有嫁给乡下老农民的,这人一比差远了
开头和结尾有关系吗?
胡写一通
激情燃烧的岁月 —— 毛泽东旗帜下的人民群众
放你的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