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欲杀刘伯温的前夜,马皇后派人给刘伯温送去水果。刘伯温打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

讯仕说过去 2024-11-07 20:34:11

朱元璋欲杀刘伯温的前夜,马皇后派人给刘伯温送去水果。刘伯温打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只见果篮之中赫然放置着两颗枣和一个梨。 朱元璋,草根出身,一路摸爬滚打上来,内心深处总有一种不安全感。他能赢,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狠劲儿。这种狠,对外是杀伐果断,对内就变成了清除异己。   想想也是,从乞丐到皇帝,这中间得踩多少“人头”才能爬上来?他多疑,这几乎是必然的。你看那些开国功臣,哪个不是战功赫赫?可到头来,还不是被他一个个清算。   李善长,徐达,哪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最终还不是落得个凄惨下场?这帮老兄弟心里苦啊,但又有什么办法?伴君如伴虎,这可不是说着玩的。   刘伯温给朱元璋出的那些主意,那叫一个绝。没有他,朱元璋能不能坐上龙椅还真不好说。可也正是这份聪明,让朱元璋心里犯嘀咕。毕竟,功高震主,这可是个大忌。朱元璋表面上对刘伯温客客气气,心里却早就把他列入了“黑名单”。   马皇后作为朱元璋的贤内助,敏锐地察觉到了皇帝对刘伯温日益增长的猜忌之心。她深知,以朱元璋多疑的性格,刘伯温这位功高盖主的开国功臣,恐怕难逃厄运。   马皇后心系刘伯温的安危,却又不能明言。她巧妙地借助一个看似普通的果篮,传达了一个关乎生死的讯息。这个果篮里,仅有两颗枣和一个梨,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刘伯温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时,一时间也难以理解其中深意。然而,作为一代智者,他很快就洞悉了马皇后的良苦用心。“枣梨”谐音“早离”,这是一个巧妙而又紧迫的警告,暗示他应当尽快离开朝廷,以保全性命。   这个精心设计的暗号,不仅体现了马皇后的机智和善良,也展现了当时朝廷内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明朝初年,这政治斗争,比宫斗剧还精彩。朱元璋杀功臣,这可不是什么秘密。他怕啊,怕这帮老兄弟哪天反了他。刘伯温心里也清楚,自己迟早要被“安排”。但他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他知道,硬碰硬肯定不行。他得想个法子,既能脱身,又能让朱元璋不至于撕破脸皮。第二天上朝,他像没事人一样。等朝会结束,他突然当着所有人的面,对朱元璋说:“皇上,臣有个字不会写!”   朱元璋当时就愣住了。什么情况?这老小子又要搞什么幺蛾子?   刘伯温接着说:“就是‘赦’字,臣想告老还乡,但不知道怎么写‘赦’字,请皇上赐教。”   既表明了自己想退休的态度,又给了朱元璋一个台阶下。朱元璋就算心里再不爽,也不好意思当众拒绝。毕竟,人家都说得这么明白了,你要是还不放人,那不是显得你小气吗?   朱元璋提笔写了个“赦”字,刘伯温千恩万谢,拿着“赦”字就回家了。   刘伯温的“赦”字妙计,更是其政治智慧的集中体现。他巧妙地利用了朱元璋的心理,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他深知朱元璋爱面子,不愿在众臣面前表现出对功臣的猜忌。因此,他选择了在朝堂之上公开“请辞”,并以“不会写赦字”为由,请求朱元璋赐字。   这既给了朱元璋一个台阶下,又让自己名正言顺地离开朝堂,避免了被暗杀的风险。   刘伯温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谋略的教科书。它告诉我们,在任何时代,智慧和策略都是生存的利器。  (参考信源:《明史》)

0 阅读:197
评论列表
  • 2024-11-07 20:50

    古代有,早离这个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