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左宗棠连夜逃亡,赶往巡抚胡林翼营中避难。然而,胡林翼却对他说:“皇上下旨杀你,我只能保你一时,唯一能救你的,整个大清就只有一个人了。” 1859年,一场风波席卷湖南。左宗棠,这位久经沙场的将领,不得不连夜逃亡,投奔巡抚胡林翼的营帐。究竟是什么事,让这位军功赫赫的大员,落入如此境地? 故事要从几年前说起。左宗棠早年赴湖南任职,先后辅佐了张亮、骆秉章两任巡抚。在他的协助下,湖南的军政得到了有效整顿。尤其是在太平军来犯之际,左宗棠提出"内清四境""外援五省"的策略,不仅稳定了湖南局势,也有力阻遏了太平军的攻势。 左宗棠治军有方,对士兵秉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原则。他常说:"带兵如子,教兵如友。在他的精心训导之下,原本涣散的湖南军,逐步蜕变成一支令敌人胆寒的精锐之师。士兵们不仅视左宗棠为严父,更是发自内心地敬重他。 然而,左宗棠的才干和威望,却引起了某些人的忌惮。湖广总督官文,以及他的心腹樊燮,就是其中之一。在官文看来,左宗棠的崛起,势必会掩盖自己的锋芒。于是,官文授意樊燮,令其在方方面面与左宗棠为敌,从诸多方面加以刁难。 面对这些无端的阻挠,左宗棠并未示弱。他数次上书弹劾樊燮的贪污行径,揭露其私自役使军士的恶行。一时间,朝野哗然。而这,也彻底将左宗棠和樊燮的矛盾推向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矛盾终于在一次会面中爆发。那日,樊燮当众嘲讽左宗棠不曾考取进士,讥诮他出身草莽。左宗棠虽出身寒微,但凭本事步步高升,岂能容忍这种侮辱?他当即悍然上前,扇了樊燮一记耳光!这一耳光,虽痛快淋漓,却也埋下了祸根。 樊燮回去后,便向官文告状,称左宗棠藐视军纪,目无上级。官文见时机已到,立即上书参奏,称左宗棠恃功骄横,扰乱军政。咸丰皇帝大怒,下令捉拿左宗棠问罪。 消息传来,左宗棠知道情势危急。他连夜出逃,投奔巡抚胡林翼的营帐,请求庇护。胡林翼素知左宗棠为良将,虽明知此举违抗圣意,但仍决定收留。他语重心长地对左宗棠说:"皇上下旨杀你,我只能保你一时。整个大清,也只有一人能救你性命。" 这句话,道出了左宗棠所面临的危局。他虽当下获庇,可前路未卜,一片迷茫。究竟该迈向何方?又能去往何处?其未来充满未知,令人深思。而胡林翼口中那位能救他性命的神秘人物,又会是谁?危机四伏,而机遇,或许就隐藏在危机之后。 胡林翼的话音刚落,左宗棠心中便涌起一丝希望。他知道,自己虽身处绝境,但或许还有转机。而这转机,就在京城! 潘祖荫、郭嵩焘、曾国藩,这些久居高位的京官,都是左宗棠的旧识。尤其是曾国藩,更是左宗棠的至交好友。得知左宗棠遭遇不测,几人立即商议营救之策。 潘祖荫第一个站出来。这位号称"豫章第一才子"的大学士,此时已官居礼部尚书。他向咸丰帝上书,为左宗棠的品行和才干作保。他在奏折中写道:"国家兴亡,唯才是举。左宗棠虽出身不高,但军功赫赫,理应重用。若因一时之过而置之死地,非社稷之福也!" 郭嵩焘紧随其后。这位侍郎同样笔锋犀利,他在奏折中列举了左宗棠戍边和戍军的种种功绩,力陈左宗棠对国家的重要性。他写道:"湖南一省,山高水险,军政艰难。左宗棠能使湖南局势稳定,边境无虞,实乃不世之才。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能没有左宗棠!" 然而,最让咸丰帝动容的,还是曾国藩的奏折。曾国藩此时虽然尚未大红大紫,但已经崭露头角。他在奏折中不仅申明了左宗棠的忠勇无二,更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局势。他指出,太平军正虎视眈眈,朝廷若失左宗棠这员干将,无异于自毁长城。他恳请咸丰帝三思,切勿因小失大。 奏折呈上,朝野震动。咸丰帝虽暴躁,却并非不通情理之人。几位重臣据理力争,句句切中要害。咸丰帝渐渐意识到,左宗棠虽有过错,但功大于过。当下正值艰难之境,国家实难缺失左宗棠这般的将才。局势维艰,左宗棠之才于国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终于,在几位重臣的坚持下,咸丰帝下旨,撤回了对左宗棠的通缉令。旨意下达,朝野大哗,都称颂皇上英明。而左宗棠,也终于得以脱离危局。 事后,咸丰帝对几位重臣的直谏赞许有加。他认为,真正的忠臣,不应阿谀奉承,而应据理力争,以国家利益为重。这番认识,或许就是这场风波,给咸丰帝上的最大一课。 左宗棠虽因一时意气用事而陷入困境,但凭借胡林翼等人的相助,终于转危为安。此后,他得以继续建功立业,先是被擢升为浙江巡抚,后来更是屡立奇功,成为一代名臣。而樊燮,则因诬陷左宗棠,最终被革职查办,为自己的阴险行径付出了代价。 这次危机,成为左宗棠传奇人生的转折点。正如有人所言:"危机,危机,只要你度过了危,就能迎来机。"左宗棠虽一度身处绝境,但因幸得贵人相助,化险为夷,终于成就了一番伟业。
真正救左公的是肃顺,这几位在咸丰朝的时候地位还不够![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