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长沙的裴女士夫妇因其婴儿反常的嗜睡情况,对通过“天鹅到家”平台聘请的金牌育婴师提出质疑,最终报警处理。
该事件再度将这家知名家政服务平台推向风口浪尖。尽管该平台一直致力于打造家庭服务领域的标杆,近年来却频频陷入服务质量争议。
金牌育婴师携药上户引发争议,婴儿反常嗜睡疑云重重
据文汇报报道,裴女士夫妇发现,育婴师在工作期间曾一手抱着婴儿,一手拿着几粒白色药片。此后,原本正常睡3至4小时的婴儿出现了长达7小时的嗜睡情况,难以唤醒。
夫妻二人将药片送至湘雅医院检测,据潇湘晨报,结果显示药片可能含有艾司唑仑成分,这是一种用于治疗失眠和抑郁的精神类药物,禁止给婴幼儿服用。夫妻二人随即报警,并解除育婴师的服务。
裴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上游新闻报道称,今年1月在山西太原,另一对父母也曾发现家中月嫂携带精神类药物谷维素,且此后婴儿睡眠时间也出现异常延长。
尽管涉事月嫂坚称药物为个人所用,非给婴儿服用,但因存在药物携带与婴儿嗜睡的直接关联,仍引发了家长的警惕。该月嫂服务平台最终向雇主退还了部分费用。
针对裴女士的指控,涉事育婴师邹阿姨对媒体表示否认,并称所携带药物为预防高血压使用。她表示,自己未曾给婴儿服药,若有确凿证据愿承担法律责任,并指责雇主的指控是对其名誉的诬陷。天鹅到家平台方面已将育婴师纳入风险管控,并向媒体表示会在调查期间暂停其服务。
天鹅到家客服在接受华商报采访时进一步表示,平台禁止育婴师携带药物上户,但由于警方尚未做出定性,平台方面将持续观望调查结果。平台同时承认管理上的不足,表示将加强上户前的行李检查流程,以降低此类事件发生的风险。
铂金月嫂喂奶致婴儿死亡,平台态度反复引争议
今年以来,天鹅到家平台上发生了多起严重的服务事故,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一起发生在西安的悲剧性事件。
据齐鲁壹点2024年7月报道,陕西西安李女士在天鹅到家平台上以一万余元的费用聘请了一名“铂金”月嫂,但月嫂在上岗首日即因喂奶不当导致孩子窒息死亡。
李女士表示,选择该月嫂的原因在于其医护背景和照护早产儿的经验。然而,孩子在喂奶时出现呛奶迹象,而月嫂未及时采取专业措施,导致婴儿窒息,经抢救无效后去世。
此事曝光后,天鹅到家创始人陈小华通过视频回应了公众质疑,他指出婴儿存在多种并发症,需由司法机构认定月嫂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
同样在今年7月,上海的陶女士通过天鹅到家聘请的一位月嫂,因不当操作导致出生27天的婴儿头部和身体多处一度烫伤。据新闻晨报,月嫂在为婴儿做热敷时未密封储奶袋,导致高温热水外溢,婴儿皮肤烫红。
更令人不安的是,当陶女士要求平台给予赔偿并拉黑该月嫂时,售后客服表示,平台对月嫂的行为没有直接管理权,仅能标记风险提醒,事件曝光后也未能有效约束相关人员的再上户行为。
家政人员素质参差,服务事故频发
随着家政服务需求的增加,消费者对服务标准和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天鹅到家等平台多采取“撮合”模式,仅承担信息中介角色,未与家政员签订劳动合同。这种模式导致平台在家政员服务质量控制上存在盲区,进一步增加了消费者的维权难度。
澎湃新闻报道的一系列服务纠纷显示,平台在家政服务质量把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数据显示,截至11月8日,天鹅到家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的投诉量高达2982条,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服务质量差、退费难和霸王条款等问题上。
据上游新闻报道,2024年5月,山西太原的魏先生通过天鹅到家平台为t预订了一名育儿师。平台加收1.3倍的费用以承诺双胞胎服务,但月嫂实际照看中只带一名婴儿,另一名婴儿仍由李先生夫妇照料。李先生因此对平台提出不满,该事件暴露出平台在收费标准和服务内容上的不一致,引发了消费者对“双向收费”模式的质疑。
人员频繁更换也是平台服务质量问题的突出表现。2024年8月,长沙的盛先生向潇湘晨报反映,在天鹅到家平台支付6175元购买家政服务后,4个月内更换了3位阿姨,但最终未能找到合适的长期保姆。
据报道,盛先生希望雇佣一位负责日常清洁及宠物照顾的保姆。自4月19日签约起,平台先后派遣了三位家政人员,均因个人原因离职,且每次更换人员期间存在空档期。
第一位阿姨因车祸受伤辞职后,平台推荐了只能工作十多天的临时阿姨。第三位阿姨上岗不久,又因家庭原因需要频繁请假。7月底,盛先生对天鹅到家客服表达了退费需求,但平台表示合同签订14个工作日后不可退费,且仅可提供更换人员服务。8月1日,当盛先生再次申请退费时,客服则承诺可以匹配到合适阿姨。
盛先生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若非提出退费申请,平台迟迟未能提供满足需求的服务,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在潇湘晨报记者介入后,天鹅到家全国客服中心介入此事。
天鹅到家客服人员解释称,家政人员的更换存在不可控因素,但平台会根据客户反馈加强员工调配管理。经过协调,天鹅到家客服中心承诺退还盛先生的剩余服务费,并将内部调查结果告知用户。
“退费难”成顽疾,消费者维权受阻
据了解,天鹅到家采用的“双向收费”模式也饱受诟病。平台不仅向雇主收取信息服务费,还从家政员收入中抽取首月收入的10%。这种收费方式导致平台在处理退费问题时往往以保护自身利益为先,而忽视消费者权益。
据新黄河报道,2024年3月,济南市民赵先生因母亲需要照护,于2023年11月通过天鹅到家签订了一年期家政服务合同,支付了3000余元的“招募服务费”。
然而,首位家政人员入户服务仅一个月便因健康问题多次请假。赵先生对平台提出更换需求,但新推荐的候选人难以满足其要求。于是,赵先生申请终止服务并退费,却被告知“招募服务费”不予退还。
赵先生与天鹅到家的合同条款显示,若平台推荐的家政员未能入户或提前终止服务,可部分退还费用。但在赵先生案例中,平台以合同已生效为由,拒绝退还全部服务费。据新黄河报道,赵先生的案例反映出平台在服务合同中的条款偏向单方面利益,使得消费者在服务未能达标时难以保障自身权益。
另据福建交通广播报道,福州的何先生在妻子怀孕期间通过天鹅到家预约了月嫂服务,支付了3000元定金。业务员起初承诺,若提前10天提出取消,可全额退回定金。然而,当何先生因沟通不畅提出退订时,平台告知需扣除5%违约金。
何先生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在业务员承诺定金可退的情况下,收取违约金不合理。经多次协商,平台最终同意为何先生“特殊处理”,全额退回定金。但《维权007》指出,此事暴露了平台在对接流程和承诺履行方面的管理不足。
时代周报调查发现,平台在格式合同中普遍存在对消费者不公平的条款。例如,“服务开始超过14天即不予退费”的规定,以及“无论服务质量如何,雇主都需履行合同或承受退费损失”等条款,都涉嫌构成“霸王条款”。这些条款在实际执行中往往成为平台拒绝退费的依据。
“严格审核”沦为口号,平台承诺与现实差距有多大?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天鹅到家作为撮合家政人员和用户的平台,其审核和管理体系存在明显短板。
平台虽声称家政人员需通过严格的筛选认证和培训,但不少用户发现,平台上的家政人员简历多由本人填写,信息真实性无法保证。家政人员一旦上户,平台在管理上缺乏直接约束力,导致服务事故频发。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调查显示,部分家政服务平台存在人员资质审核不严、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调查发现,平台在推荐家政人员时往往过分强调其“金牌”、“铂金”等级别,但对其实际服务能力的评估却流于形式。
在服务承诺方面,天鹅到家近年来多次试图通过强化月嫂培训、提升客户体验来挽回市场信任。然而,频繁的服务纠纷暴露出平台在家政服务标准化、人员监管上的难题。以陶女士的案例为例,当婴儿发生烫伤事故后,平台客服的回应暴露出管理体系的短板——平台表示对月嫂的行为没有直接管理权,仅能标记风险提醒,这与平台此前宣称的“严格管理”形成鲜明对比。
在西安婴儿窒息事件中,平台的危机处理同样受到质疑。尽管创始人陈小华通过视频回应并承诺垫付医疗费用,但对于如何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如何加强月嫂管理等核心问题却未能给出明确答案。
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鞠秦仪分析指出,合同条款中若存在单方面限制或排除消费者权利的内容,则可能被视为无效条款。消费者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可通过市场监管或司法渠道维权。济南市商务局工作人员也提醒,选择备案家政公司能提供更好的保障,消费者应在签约前仔细阅读合同条款,避免权益受损。
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会长孙美娥表示,目前行业亟需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一是加强平台对家政人员的资质审核;二是建立更为完善的服务质量监管体系;三是规范平台的收费标准和退费政策。
这些建议也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同。据黑猫投诉平台的数据显示,消费者在投诉时最常提出的诉求包括:完善资质审核机制、建立透明的收费标准、提供合理的退费渠道等。这些诉求恰恰反映出目前家政服务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