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湖北687分文科女状元戴柳,被父亲偷改志愿错失北大,戴柳下定决心从此在

濮铭爱历史 2024-11-08 19:54:28

1999年湖北687分文科女状元戴柳,被父亲偷改志愿错失北大,戴柳下定决心从此在外漂泊了20年,直到成家都未曾和父亲再有来往,戴柳的态度为何如此之坚决呢?   人与人之间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当彼此不理解的时候,就会让这座山更高更远一点,戴柳的故事就是如此。   在社会上,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如果父母是受过教育的高等人才知识分子,那么他们的儿女也大概率会是个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的人。反之则亦然。   戴柳的家庭就是前者该有的模样,父母一个记者一个教书,对于女儿戴柳的教育也从来没有松懈过,但是,似乎他们都忘记了问问戴柳自己的想法。   小时候的戴柳朝着父母定好的目标前进,读小学、读初中、考高中、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她心中怀着一个梦想,那就是前往北京大学上学。   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一次平平无奇的讲话,年幼的她曾经问过老师一个这样的问题:“什么是好学校?好学校又叫什么名字呢?”     老师回答道:“好学校的名字叫北京大学,不过对现在上小学的你们来说还太远了哦。”   从此,这个名叫北京大学的好学校就此在戴柳的心中扎下了根,并且立志要去北京大学上学,这是她的动力、也是她的愿望。   转眼之间,戴柳已经到了高考的年纪,在平时的模拟考中,戴柳经常能考到690以上的分数,甚至有一次考到了700,她坚信自己只要发挥正常,肯定能去到她梦寐以求的学府中。   在考试结束后,戴柳信心满满,在她看来,北京大学已经是囊中之物,根本没有任何的疑问。   但是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查阅了历年的录取表、询问了班主任等等,只为证明自己是可以报考的。   那个年代的报考,并非像现在的高考报考,采用的是先报考、在出分的模式,这种模式是为了因为当时的阅卷速度跟不上,导致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批完卷子,因此采用了这种方式。   但这种方式有着一定的弊端,那就是你考多少分,只能自己去估算,这样就会导致所有人都倾向于保守报考,本来能985的分数报成普通一本,本来一本的报成二本。这样的情况在当时屡见不鲜。   带戴柳不一样,他坚信自己一定能考上,在和父母商量过后,毅然决然的填上了北京大学这四个字。   不久之后,录取通知书来了,戴柳期待这个录取通知书已经很久了,她渴望拿着通知书走进北大的校园中。   但现实狠狠地打了她一巴掌,上面的所有信息都是对的,包括名字、身份证号、地址,但唯独大学名字不对,上面赫然写着北京政法大学。   一时间她愣在了原地,在思考片刻后,她意识到自己的报考被父亲偷偷更改了。   而回到家后,从父亲的口中也证实了这个推测属实。这一刻,她的梦想、她的追求,崩塌了,在与父亲大吵一架后,开始了各自的冷战。   父亲认为,自己擅自更改报考学校是为了她好,毕竟政法大出来的法律专业更容易找到工作,有更美好的未来,认为女儿只是在怄气,长大就明白了。   可谁知,戴柳完全理解不了父亲的决定,他开始厌恶这个家庭、厌恶父亲,虽然最后还是去政法大上学,但她心中始终渴望的前往北大学习。   大学四年很快过去,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戴柳仍然坚持学习,但是很少与家里联系,她通过勤工俭学、奖学金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   久而久之,她对那个家产生了陌生的感觉,她想远离那个自以为是的父亲。   终于,在大四末期,学校组织了韩国的留学活动,成绩名列前茅的戴柳成功的入选其中。   来到韩国的她努力学习、毕业后,她选择待在了韩国生活,   时至今日,她依然坚持着自己的选择,留在韩国的戴柳有了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再也没有过多的来往,甚至结婚都没有邀请父母过来。   一次选择,葬送了女儿的梦想、毁了自己的家庭,让彼此之间的成见如同大山一般将双方隔在两岸,再也无法相见。

0 阅读:591
评论列表
  • 2024-11-09 01:18

    老一辈说一不二,不听子女诉求,代子女做主觉得天经地义,现在的年轻人应该感受不多了。

  • 2024-11-08 20:41

    做的对,不能以自己的见识披上爱的锁链,束缚住孩子的追求!

  • 2024-11-08 20:42

    始终是父母,改志愿也是为你好,还有很多不愿意让女儿上学的呢!你可以恨他们,但不必做这么绝,法律还要按罪量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