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5岁的关露躺在病床上,接受着命运的审判,那一天,中央的官员走进病房,怀着庄重的神情宣读了一份声势浩大的平反文件,“关露的历史已查清,不存在汉奸问题!”话音未落,泪水便夺眶而出,关露感受到了久违的解脱与喜悦。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恰在不久之后,她却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信息来源:2009年08月20日 中国新闻网 —— “红色间谍”关露之死:43年的汉奸骂名终昭雪) 1982年,北京的初春乍暖还寒。 一位75岁的老人,在香山一间逼仄的十平米小屋里,静静等待着命运的最终判决。 受两年脑血栓的困扰,她的行动变得不便,只有身旁的一个塑料玩偶陪伴着她。 她叫关露,曾是民国时期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也是潜伏在黑暗中的无名英雄。 43年“汉奸”的骂名,如同附骨之疽,啃噬着她的人生。 这份迟来的平反,是她最后的期盼。 关露,其实她的真实名字叫胡寿楣,1907年那会儿,她降生在了山西这地方。 父亲早逝,母亲徐绣枫独自抚养她和妹妹胡绣枫(原名胡寿华)。 母亲思想开明,鼓励女儿独立自主。 在母亲的熏陶下,关露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和坚韧的性格。 然而,平静的生活很快被打破。 在1923年那会儿,母亲离开了她们,她和妹妹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最后二姨收留了她们,然而二姨试图包办她们的婚姻,关露毅然带着妹妹逃离,前往上海投奔亲友。 在上海那地儿,关露得着刘道衡两口子的帮衬,跨进了大学的大门,埋头学法律,学着学着,她又跑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那边儿,继续深造去了,换了个专业继续啃书本。 这么一来,关露的学识如同上海的黄浦江,越积越深,越流越广,在刘道衡夫妇的给力支持下,她不仅法律门道摸了个七八分,还转战文坛,南京中央大学成了她文法双修的宝地。 1931年那会儿,关露回到了上海,她觉得是时候发挥自己的才华了,于是就开始搞起了文学创作。 在妹妹的介绍下,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左翼作家联盟,以笔为武器,投身革命洪流。 她创作的电影歌曲《春天里》红遍大江南北,“民族之妻”的称号不胫而走。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关露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剧变。 她接受了党的秘密任务,前往香港与廖承志接头,随后潜入上海滩最危险的地方——汪伪76号特工总部。 这个事儿超级危险,一旦被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简直就是一脚踏进鬼门关的节奏。 关露跟76号大佬李士群的夫人叶吉卿是老交情了,这层关系啊,就像是她的潜伏神助攻,两个人熟络得很,关露也因此能在敌营里如鱼得水,这份友谊就像是一把隐形的钥匙,帮她在复杂的情报战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她以找工作为由接近李士群,获取情报。 关露巧妙地周旋于日伪高层之间,源源不断地将情报输送给新四军。 在76号,关露不仅要面对敌人的监视,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她知道外头都说她是“汉奸”,可这话冤枉她了,她却没法儿开口辩白,只能默默承受。 她与李士群、叶吉卿的交往,在不知情者眼中成了“勾结汉奸”的铁证。 1941年,李士群向关露摊牌,并表达了与共产党合作的意愿。 关露这姑娘脑子转得快,立马就撮合了李士群和潘汉年两人碰头见面。 李士群开始为新四军提供情报,掩护地下党员,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抗战胜利后,关露渴望回到解放区,与恋人王炳南团聚。 然而,等待她的却是审查和误解。 由于她曾在76号的工作经历,被怀疑是汉奸。 周围人的指责和鄙夷,让她精神几近崩溃。 更让她痛心的是,王炳南也因此与她断绝了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关露来到北京工作。 然而,命运的捉弄并未结束。 1955年的某天,潘汉年的事情一出来,牵扯到了关露,她也因此被请去协助调查,关了小黑屋,进行了一系列的问询和审查,这件事来得突然,让人始料未及。 几年后,她再次因为历史问题入狱,在秦城监狱度过了漫长的八年。 1975年,当关露走出监狱大门,迎接她的已经是她68岁的生日了,岁月不饶人,她在囹圄中的年华,如同流水般逝去,留下的只有更加沧桑的面容和经历。 两次入狱的经历彻底摧毁了她的身心健康,她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和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 但她从未放弃为自己正名,她一遍遍地写申诉材料,希望能洗刷“汉奸”的污名。 1982年3月,中央终于对关露做出了平反决定,恢复了她的名誉。 43年的冤屈终于得到昭雪,然而,这迟来的正义并没有给关露带来解脱。 在那年的冬天,十二月的寒风中,她选择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在自己熟悉的小屋里,吞下了那些沉甸甸的药片。 就这样,一个经历了太多风雨的灵魂,最终选择了自己的归宿,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她的故事,就像一首悲壮的歌,虽然充满了波折,但也在最深沉的音符中,找到了最终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