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腾冲酒店事件”到“空手道偷袭”

心理咨询师陈实 2024-11-09 10:01:58

近日,云南腾冲的一家酒店因拒绝接待日本人而引发热议,随即收到大量民众送来的鲜花、奶茶和蛋糕,甚至有游客特意赶来入住,表达支持的姿态。这种强烈的情感不仅在网络上蔓延,还在现实中得到了体现。与之呼应的是,11月8日在日本神奈川县川崎的一场小学生空手道比赛中发生的严重违规事件:一位教练在裁判喊停时,指使选手偷袭对手,导致一名小选手重伤、颈椎断裂、四肢瘫痪,而对方家长至今保持沉默。两件事件虽然性质截然不同,但在情感层面却引发了类似的共鸣与反思。

先来谈谈民族认同感,这是腾冲酒店瞬间火爆,被国民大力支持的心理动因。

人类在面对外部刺激时,常常会通过“我们”与“他们”的区分来建立归属感。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提出,当人们意识到自己属于某个特定群体(如民族、地区)时,会倾向于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特别是在外部存在威胁或争议时。这种情感在遇到和他国、特别是有过历史矛盾的国家相关事件时尤为突出。

腾冲酒店事件引发的大量支持,是一种典型的民族情感的表达。当酒店公开拒绝接待日本人时,不少民众将其视为对历史伤痛的回应,认为这是对日本侵略史的“微小反击”,因而心生共鸣。这种共鸣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群体效应”,即当个体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与群体情绪一致时,他们的情感得到强化和正反馈,这也是支持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其次就必须提到民族伤痕,这是我们国民内心的不安与警惕心的由来。

国民对日本人的警惕心,尤其是在类似的“偷袭事件”发生后更为显著,是一种典型的历史伤痕带来的群体记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不仅体现在个体身上,也能在群体中形成“集体创伤”。这种集体创伤,源自过去的战争、屠杀或侵略事件,会在后代的记忆和文化中延续下来,产生代际传递效应。

日本在二战期间的侵略行径给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难以抹去的伤痛。这种创伤虽然在几十年后逐渐淡化,但却在文化和集体记忆中留下了印记。因此,腾冲酒店的拒绝行为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的记忆,而神奈川空手道事件中教练的不道德行为,更体现了其民族劣根性,加深了这种不信任和防备。即使时间带走了战争的硝烟,集体创伤仍然潜藏在潜意识中,成为一种隐形的警惕机制。

而神奈川空手道比赛中的偷袭事件震惊了众人,尤其在规则与公平被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愤怒与不满。从事件发生后的沉默态度来看,家长和教练的冷漠反应令人失望,也让人不禁反思:为什么这种道德缺失没有被道歉和愧疚所取代?“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人们的行为与其价值观或道德产生冲突时,他们会感到不适,并试图通过合理化的方式来缓解这种不适。也许,在偷袭方的家长和教练看来,这一行为虽然违规,却有“赢得比赛”作为借口,从而逃避道德指责。这种逃避行为,反映了一部分人将输赢置于道德之上的偏差观念,大了说是不是其民族劣根性的体现,只要结果是胜利的,那么即使是一场侵略战争对其也完全没有负罪感。

在开放的全球化时代,保持健康的开放心态与必要的警惕心理之间取得平衡是一个重要的心理课题。作为普通个体,如何在接纳外部文化的同时,保持对其民族观念和行为的清醒认知?

1. 提升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增强民族认同的基础。当一个人对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充满信心时,通常会更为理性地对待外部文化,不会被情绪化反应左右。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能够有效抵御外界的不良影响,使我们在与他国交流时既保持自信,也能包容和接纳其他文化中的优秀之处。

2. 理性辨别行为与民族观念 在某些特定行为和整体民族观念之间画出界限是必要的。无论是神奈川的“偷袭事件”还是腾冲酒店的支持行为,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外部文化都充满了恶意。避免以偏概全,可以帮助我们更为清晰地看待每一个事件背后的文化因素。

3. 建立警惕与友善并存的态度 “态度平衡”理论告诉我们,个体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可以保持平衡,即在友善与警惕之间找到适合的位置。对于任何文化或国家的行为,我们既应抱持善意的开放态度,同时也要保持对其行为底线的理智评判。这种双重视角,既让我们能够接纳他人,也不会失去底线原则。

腾冲酒店事件与神奈川“偷袭事件”所引发的情绪波动,其实揭示了我们国民内心深处对历史、文化和道德底线的强烈关注。民众通过支持酒店的行为,表达了一种集体的情感需求,这是民族自豪感的体现。然而,警惕与友善是可以并存的,开放的心态下保持清醒的防备,既不拒绝沟通,也不盲目包容,才是我们应有的心理素质。

欢迎关注我,让我们共同探索复杂社会中的心理动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