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熙宁十年(1077),张载病逝,次年安葬于郿县迷狐岭其父张迪墓南侧。因家无余财,其妻郭氏带儿子张因返回南阳娘家。张因成人后,在南阳娶妻生子。金兵南侵时,张因之子张炎迁回陕西凤翔府,后因战乱,张炎之子张昶、孙子张晋又离开关中。
元太宗六年 (1234),蒙元政权为了拉拢汉族士人,找到张载后人赐第于燕,封食邑于河北滦州,张载的后裔遂在滦州安定下来。明初,张载八世孙张谷勉卒于长沙知府任上,其子张士荣、张士名久居长沙,遂形成长沙一脉。此后数百年间,张氏后裔扩散到河北、河南、湖南、湖北、江苏、江西、福建、四川多省。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凤翔知府沈自彰仰慕张载,见郿县有张载墓和张子祠,却无后裔守护,遂从滦州张载后人中遴选品学兼优者迁回凤翔和郿县守墓承嗣,张载十四世孙张文运及其三子张承绩、孙张元福、张元寿、张元祥迁回关中,奉祀凤翔府的张子祠与郿县横渠的张子墓。
中华民国九年(1920年),内务部颁发执照给张载二十四世孙张建邦,任命他为世袭奉祀官,该原件后于1992年由二十七世孙张广谦捐赠于宝鸡市档案局。后来,张载二十八世孙张世敏任全国张氏宗亲会会长,经过他的统计得知,目前散居于全国二十余个省市的张载后裔已达二十余支,人数大约80余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