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以后,饶簌石的老婆陆璀被关进了秦城,一直待了八年。到了1978年,陆璀重新出来工作,当上了对外友好协会的副会长,一直到1994年才正式退休。 陆璀早年考入清华大学,1935年,她成为了“一二九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该运动后,尽管遭到清华大学的开除,陆璀未曾退缩。 1936年,陆璀代表中国青年出席世界青年大会,在会上用流利的英语发言,向世界传达了中国青年的坚定抗日立场。 1938年,陆璀前往欧美国家如法国、英国和美国,不遗余力地宣传中国的抗日事业。 她的足迹遍及欧洲大陆,甚至在法国巴黎的《救亡日报》担任编辑。 在法国期间,陆璀与饶漱石结缘并结婚。 两人后移居美国。 1939年,二人返回中国,加入华东局工作。 陆璀跟随新四军,直至抗日战争胜利。 随后,解放战争期间,陆璀依旧活跃于政治前线,1947年,她再次出国,直到1949年才回国。 新中国成立后,陆璀主要从事妇女事务的工作。 然而,1952年,饶漱石升任中组部部长不久,便因政治原因遭到审查、逮捕。 陆璀得知丈夫“失踪”消息数月后,才从内部渠道获悉真相。 1955年,她也因丈夫问题被停职并入狱。 尽管最终未查出问题,1956年陆璀重获自由,并任北京东城区区委书记。 饶漱石的背景引人注目。 饶思诚,六岁丧母,八岁丧父。 之后由伯父饶静轩抚养。 他九岁起便读私塾,21岁通过科举考试,成为最后一批秀才。 随后,他被保送到江西优级师范学习,并进一步前往南京两江优级师范深造。 学成归乡后,1912年,饶思诚被任命为临川县立高等小学堂的校长。 他的教育生涯还包括在省立师范担任英语教员。 解放后,他在江西省政府担任副主席,并兼任中南军政委员会的委员。 1955年及1957年,饶思诚被选为江西省人民委员会的副省长。 饶思诚的长子,饶漱石早年在江西省立三师及上海大学接受教育。 大革命失败后,他前往英国、法国、苏联留学。 抗日战争期间,饶漱石与陆璀在法国工作期间结婚,并于1938年在巴黎迎来了女儿饶兰沁。 不久后,两人被派至美国工作,期间将女儿寄养于法国医院的附属婴儿所。 1942年,饶漱石与妻子陆璀回到中国,参与抗战。 陆璀此时已加入新四军工作。 1949年,陆璀从国际民主妇联退出,将女儿陆兰沁从法国接回中国。 她们刚抵达上海,就直接被安排到了中共华东局机关驻地,这里曾是国民党“励志社”的旧址。 尽管陆兰沁因陌生感而有些胆怯,但最终她鼓起勇气,主动拥抱了她的父亲。 尽管语言不通,饶兰沁只能通过母亲的翻译与父亲交流。 饶漱石亲自为女儿准备了汉语练习本,并耐心地教导她汉语的基本知识。 饶兰沁随后进入华东保育院小学部,开始了集体生活。 在学校,她不仅学习知识,还学习了缝纫、织毛衣等生活技能,积极融入同学中。 周末,她通常会被母亲接回家中,尽管饶漱石工作繁忙,但家庭的团聚时光依旧是他们珍贵的慰藉。 在这样的环境中,饶兰沁逐渐熟悉了父母的工作。 在1953年的一个秋日,饶漱石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和中央副秘书长。 随着这一新职务的开始,他和他的家人搬迁到了北京。 在这期间,他的女儿饶兰沁入读了北师大女附中。 饶兰沁每天除了学习还需要参与各种校园活动,她很少有机会与忙碌的父亲见面。 偶尔的家庭团聚时,饶漱石总是教导她要与人为善,勤俭持家。 然而,1954年2月,中共的七届四中全会上,饶漱石突然遭到激烈批评,并很快从公众视野中“消失”。 饶兰沁由于学校的隔离和家人的保密策略,并未立即得知。 直至暑假期间,饶兰沁作为新加入的团员,与同学们一同前往公安部大礼堂参加一个重要会议。 在会议中,她震惊地发现自己的父亲被指控为反动组织的一员。 不久后,她的母亲也被隔离审查,她无法回家,甚至不知道母亲的具体情况。 在这个危机时刻,中组部副部长张鼎丞冒着风险,将她接到自己家中,由他和他的女儿张九九共同照顾。 到了1955年,饶兰沁的母亲陆璀终于结束了隔离审查并恢复了工作。 不幸的是,饶漱石被正式开除党籍并逮捕入狱。 她宣布与父亲划清界限,并改随母姓,成为陆兰沁。 她的母亲与已故政治领导任弼时的秘书朱子奇再婚,陆兰沁也在1965年嫁给了一名海军军官。 饶漱石曾被安置于一农场中生活,但随着动荡时期,他不幸再次被收监入狱。 同期,他的前妻陆璀亦难逃隔离审查的命运。 陆兰沁遭受审查到被下放至干校劳动。 2001年,陆璀为饶漱石申诉,寻求平反,但2004年上级机构的答复维持了原判。 2011年,饶漱石的故乡抚州举行了其铜像的揭幕仪式。 参考文献:[1]梅北云,虞文清.抗战时期湖州女杰陆璀的爱国活动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44(5):25-30
已离婚,为什么还称她为饶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