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在郭沫若、吴晗的强烈要求下,国家同意了挖掘万历皇帝的陵墓,在打开棺材

蜀山史道 2024-11-11 09:38:59

1956年,在郭沫若、吴晗的强烈要求下,国家同意了挖掘万历皇帝的陵墓,在打开棺材后,熠熠生辉的龙袍还未等欣赏,立马暗淡下去逐渐变黑,周围的文物也灰飞烟灭,眼前一幕让所有人目瞪口呆,存在多年的文物为何在刹那间消失殆尽。   说到郭沫若,说他是大文豪应该没有人有异议的,毕竟他写诗写剧都很拿手,在中国的文化界也有着不小的贡献。   但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大文豪不仅在文化界占有一席之位,还要“踏足”考古界,不过他的“跨界”并不顺利。   在上个世纪50年代,郭沫若主导过一场帝王墓的考古挖掘工作,而也因为这件事情,他至今还被许多人所诟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1955年,郭沫若想要研究明朝的资料,但是由于明朝的资料不够详细,他一时陷入愁绪之中。这时吴晗提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想法,想要研究明朝的资料,何不直接挖掘皇陵呢?毕竟这皇陵里有许多有历史价值的文物,挖出来了,肯定方便研究历史的。   不过这事提出来的时候,不少的人都站出来表示反对,除了是传统思想的限制,认为这是大不敬,会遭天谴以外。还因为当时我们的考古技术还不成熟,不一定能很好保存这些文物。后来的结果也说明了,这事确实做得不够周到。   但是当时的郭沫若却赞成了吴晗的想法,他只是觉得自己是为了学术研究,有利于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所以他上书国家,坚持要挖,而结果就是国家也同意了郭沫若的做法。   不过国家还是给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先从已经被盗墓贼盗过的皇陵下手,这样或许可能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得到了国家的支持之后,郭沫若高兴之余也开始思考要从哪一座皇陵下手比较好,恰逢这时考古队带来了一个消息,他们在勘察的时候发现了万历帝的定陵。   定陵就曾经被盗墓贼光顾过,不过因为发现及时,所以被盗的程度并不严重,里面还有不少的文物,这也正好符合国家给出的挖掘条件。   不仅如此,定陵相对于其他已经发现的皇陵,它的内部结构更加的简单,这也给考古队的挖掘大大降低了难度。   就这样,郭沫若把定陵作为了挖掘的目标,不久后,他就带着考古队员进入了定陵,开始了史无前例的皇陵挖掘工作。   其实在考古挖掘经验来说,郭沫若带领的这支考古队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毕竟他们没有费多少时间,就把定陵的入口给找到了。   一进入到定陵里面,考古队就被眼前这一幕给震撼住了,定陵里面摆满了金银财宝,还有各种玉器瓷器,以及其他数不清的珍贵文物。   就在郭沫若等人商量着把这些文物收集起来带回北京,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的时候,这些文物却突然间“大变样”了。   这都是郭沫若等人闯进地宫时,带来的空气与阳光惹来的祸,原来这些文物都在阴暗潮湿的定陵内存了几百年,也适应了这里的环境,而突然进入的空气就像是“催命符”,和这些文物接触之后,文物瞬间氧化变质,特别是丝织品以及书画,变得更是十分脆弱,一碰就碎。   虽然之后考古队已经小心翼翼进行保存了,但还是没有改变这样的事实。   后来这件事情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不少人都指责郭沫若,觉得他是在破坏历史文化遗产,而这也让他的名声大损。   估计郭沫若也没有想到,自己为了学术研究才这么做的事情,最后竟然惹出了这么大的麻烦,他的心里应该也十分的不好受。   但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也给了国家敲响了一个警钟,之后国家更是直接下令,不允许再像这次一样随心所欲地挖掘。

0 阅读:112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