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花]其心可诛!为什么杜富国伤残了还能继续留在部队?这个问题时不时的在问答网站上发现,杜富国作为新时代军人的楷模,背后有着极为特殊的内涵,而对于这个提问,网友:这个问题的提问者一肚子坏水,完全就是不怀好心。 这年头,网上冲浪,啥瓜都能吃到,杜富国同志的事儿,又被人翻出来炒冷饭了。 “杜富国同志受伤后,为什么还能继续当兵?”这个问题乍一看挺“理性”,但是细品之下就能发现,味儿不对。 这说法根本就是在暗讽解放军,话里带刺儿,因为这个问题的核心,其实指向了一种实用主义价值观:伤残了,不能扛枪打仗了,留着干嘛? 这种想法,看似精打细算,实则鼠目寸光,它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军魂。杜富国同志的事情,不仅仅代表他一个战士,更是一个象征,一面旗帜,他代表着中国军人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 而对于这个答案的问题,早在2000年前,我们就能给出解释,按照典籍,孔子的学生子贡,在赎下鲁国人之后,觉得自己品德高尚,拒绝国家补偿,结果孔子批评了他。 但是,子路见义勇为救人之后,拿了人家一头牛作为酬劳,孔子却对他赞赏有加。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孔子看得远,他知道啥叫正向激励。子贡的做法虽然看着很伟大,却可能会吓跑其他人,以后都没人敢去赎人了。 子路救牛的举动,却能激励更多人见义勇为。 就像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里,为什么频频倒戈加入共产党队伍,最终只能逃亡台湾,就是因为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因为他们没有军魂,没有凝聚力,没有信仰。对比之下,人民解放军靠什么打胜仗?靠的就是军魂,靠的就是信仰。 杜富国,就是这种军魂的体现,虽然受伤了,但他依然坚强,他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他留在部队,能鼓舞士气,能激励后辈,能传承精神,这比几个能扛枪打仗的兵重要多了。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都信息化时代了,要那么多精神力量干嘛? 确实,现代战争是依赖是高科技武器,但是最终依旧还是需要人来操控,而操作武器的人,需要精神支撑,需要信仰指引。没有这些,再好的武器也白搭。 杜富国的事,意义深远,他代表了一个时代,用真实的行动,展现了中国军人的精髓。他的存在,也提醒着我们,军魂是军队战斗力的核心,维护军魂是每个军人应尽的责任。 现在网上有些人,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号,阴阳怪气,抹黑军队,这种人,其心可诛。杜富国的事儿,本来挺正能量的,结果也成了某些人“带节奏”的工具。 “伤残了为什么还能留在部队?”这个问题,表面上看是在质疑军队用人制度,实际上是在否定英雄的价值,是在瓦解军队的精神支柱。 他留在部队,不仅仅是军队对他的照顾,更是对他精神的肯定,对英雄的褒奖。试想一下,如果杜富国因为伤残就被抛弃,那其他战士会怎么想? 那些质疑杜富国留在部队的人,要么是真不懂,要么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带节奏。英雄,永远值得我们敬仰! 信息来源登载于:大风新闻 2024年2月8日 关于““杜富国伤残了为什么还能留在部队?”这篇回答很有力量”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