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江苏,老人把自种的菜籽洗干净晒干,拉到镇上去榨油。没想到榨完后,这些新

蕴藏冬夏啥 2024-11-11 13:57:31

11月7日江苏,老人把自种的菜籽洗干净晒干,拉到镇上去榨油。没想到榨完后,这些新鲜菜籽油的味道令人作呕,根本没法做饭。老人发现邻居都有一样的问题后,把油和菜籽饼拿到市监局投诉,工作人员查看、嗅闻后也认为油不对劲,但要老人花数千元检测费检测,以检测结果说话。 孙钊(化名)今年已经65岁,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一生都在这个村子里生活,见证了中国农村从贫穷到富裕的巨大变迁。尽管现在生活条件已经大为改善,但孙钊仍然保持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每年,他都会精心种植一些油菜,然后将收获的油菜籽送到村里的小油坊榨油,用来满足全家一年的食用油需求。 在孙钊的记忆中,这种方式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从未出过任何问题。油坊的榨油过程他也再熟悉不过: 先将油菜籽清洗干净,然后用机器压榨出原油,接着对原油进行过滤、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精炼工序,最后得到清澈透明的菜籽油。这个过程虽然简单,但每一步都关系到油的品质。 然而,孙钊刚从村里的小油坊取回了今年的菜籽油。他满怀期待地将油桶搬进厨房,准备尝尝新榨的油香。然而,当他拧开桶盖的那一刻,一股刺鼻的异味猛地扑面而来,让他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 "这是怎么回事?"孙钊喃喃自语,困惑地盯着那桶本该清香四溢的菜籽油。他俯下身,小心翼翼地又闻了闻,那股异味依旧强烈,像是一种混合了霉味和酸味的怪异气息,完全不同于往年新油的清新芳香。 起初,孙睐平安慰自己,也许这只是新油的特殊气味,可能过几天就会散去。带着这样的想法,他将油桶盖好,放在了厨房的角落里。 到了第三天,孙钊再次鼓起勇气打开油桶。令他沮丧的是,那股异味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变得更加浓烈了。油的颜色也似乎变得更深,泛着一种不正常的暗黄色。 孙钊的心里开始打鼓。他想起了儿时奶奶教导的辨别油质好坏的方法,于是倒了一小碟油,放在鼻子下仔细嗅闻。那股刺鼻的气味几乎要让他作呕,他不得不快速转过头去,深吸了几口新鲜空气才缓过劲来。 这一刻,孙钊心中的忐忑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担忧。虽然家里这几天一直用的是之前的存油,但想到自己差点用这些油烹饪,孙钊就感到一阵后怕。 这可是他精心种植的油菜籽榨出的油啊,本该是一年的口粮,现在却成了令人不安的隐患。他不禁开始怀疑,这油到底还能不能食用?如果不能吃,那这一年的心血岂不是白费了? 更让孙钊感到不安的是,他很快发现不止是自己家的油出了问题。当他向邻居们询问时,发现有好几户人家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村里人纷纷议论纷纷,都对这批"臭油"的来源和安全性表示担忧。 面对这种情况,村民们决定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情况。很快,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了村里,开始对这批"臭油"进行调查。他们首先收集了村民们的投诉信息,然后前往油坊进行现场检查。 在油坊里,监管人员仔细检查了榨油设备、原料储存区和成品油存放区。他们还随机抽取了几桶待售的菜籽油进行感官测试和实验室分析。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些样品并未发现明显异常。这个结果让村民们感到困惑和不满。 村民们开始猜测是不是油坊在榨油过程中"动了手脚"。有人怀疑油坊可能使用了劣质原料,或者在精炼过程中偷工减料。这些猜测很快在村里传开,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然而,油坊的老板对此坚决否认。他表示自己开了这么多年店,怎么会突然砸自己招牌,从未做过任何有悖良心的事。 他认为,问题可能出在村民们的储存方式上。"菜籽油如果储存不当,确实可能会产生异味,"他解释道,"尤其是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更容易发生氧化变质。" 这场发生在小村庄里的"臭油"风波,看似平息却在人们心中激起了深深的涟漪。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真实面貌:在经济腾飞的浪潮中,最朴实的民生诉求不容忽视。 唯有构建起全民的食品安全防线,让政府监管严格把关,让企业诚信经营,让消费者明辨择选,我们才能让"民以食为天"这句千年箴言焕发新的生机,让餐桌成为幸福生活的底色。 (来源:大风新闻)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