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成谋杀?全世界第一例“自助安乐死”使用者,尸检后发现脖子上竟然有勒痕! 近日,备受关注的自助安乐死机器Sarco在瑞士首次使用即陷入风波,其“无痛去世”的宣传引全球瞩目。然而,美国64岁女性May的使用及死亡,却暴露出一系列令人不安的细节。 不久前,在瑞士沙夫豪森州的一处静谧森林小屋中,64岁的May在Sarco——这款被称为“安乐死胶囊舱”的设备中,平静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尸检发现她的颈部存在明显的勒痕,这引发了外界对其死因的强烈质疑。 目前,警方正全力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入调查。Sarco研发公司的高层及其他几名现场参与者已被指控涉嫌“协助自杀”,甚至可能面临“谋杀”的指控。 May的离世,本应是她对生命最终选择的尊重,却因种种疑点而蒙上了阴影。颈部勒痕、摄像头记录的不连续性…… 这些疑点引领着事实走向一个更加复杂的真相。而瑞士当局的迅速行动,也反映了社会对这一新兴科技所带来的伦理与法律问题的深刻担忧。 谈及Sarco的由来,需回溯至一位名为托尼的英国中风病人。由于长期饱受病痛的折磨,他一心渴望能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但他的请求却遭到法院拒绝,无奈之下,最终以绝食终结了生命。 十余年后,托尼的遗愿终于成为了现实。而今,Sarco得以问世,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菲利普博士,这位充满争议的发明者,为了推广Sarco,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从2018年开始研发这款设备,终于在2021年获得了审批。 他采用3D打印技术打造外壳,使其具有流线型设计和独特的紫色,显得既轻盈又新潮。 然而,Sarco的工作原理虽然简单,却也透露出一种无情的决绝。这一设备通过精准地释放氮气,逐步降低舱内的氧气浓度,使得使用者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一种深深的困倦之中,仿佛是被温柔地哄入了梦乡。 但随着氧气的逐渐稀薄,这个“梦”却逐渐变成了通往永恒沉睡的深渊,最终因缺氧而导致生命的终结。 整个过程被设计得异常“人道”,力求让使用者感受不到任何一丝痛楚,就像是在宁静的夜晚自然入睡一般。从按下按钮的那一刻起,到生命之火悄然熄灭,整个流程短暂得令人难以置信,仅仅持续在5至10分钟之间。 当使用者鼓足勇气,踏入这个决定命运的舱体,按照屏幕上的指示按下“死亡按钮”时,便意味着踏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不归路。 因为一旦这个按钮被触发,Sarco便会按照预设的程序开始运作,没有任何外力能够中途停止或逆转这一过程,生命之舟就此驶向了永恒的彼岸。 但新问题来了,如果按下按钮后想反悔怎么办?在瑞士,法律虽然许可安乐死,然而其施行必须处于严苛的医疗框架之中,不得有违。 而Sarco的使用似乎绕过了这些程序,引发了当局的高度警惕。警方甚至怀疑Sarco的研发团队在宣传和使用该设备时存在误导和夸大其功效的行为。 就连一向支持安乐死合法化的多个组织,也明确表态反对采用此类设备。他们认为,Sarco的设计本质上违背了安乐死应该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担心这样的设备会让人们更加轻易地放弃生命。 然而,尽管争议不断,Sarco的特点却不容忽视。它的便携性使得使用者可以将其运送到任何他们心仪的地方进行安乐死;而低成本则让更多人能够负担得起这项服务。 用户仅需支付18瑞士法郎的液氮费用,以及火化和丧葬等其他相关开支,与传统安乐死数万元的费用相比,这无疑是显著优势。 Sarco事件不仅引发了全球对安乐死话题的广泛关注,更让人们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生命权、个人自主权以及科技伦理等宏观而深远的议题被摆上了桌面。 Sarco的便携性和低成本,无疑为那些寻求安乐死的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然而,这背后所隐藏的,是对个人自主权的尊重,还是对生命价值的轻视?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