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科学家陆元九远赴美国留学,在轮船上,他饿的想多吃一口面包,结果伸手去拿的时候,被美国人恶狠狠的骂“不要脸”,当时的美国人根本看不起中国人,甚至恶意把中国学生绊倒在地聚众嘲笑......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尊严,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的,是陆元九院士波澜壮阔的人生故事,相信这个故事会让你深受触动。 陆元九出生于 1920 年的一户书香世家。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既是幸运,也是责任。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慧,对知识充满了渴望。 在强烈的爱国热忱驱使下,学业有成的陆元九于 40 年代中期,凭借着自己出类拔萃的成绩,获得了公费赴美留学的珍贵名额。可这一路,哪有那么容易! 那时可不像现在,能轻松乘坐便捷的国际航班。陆元九先是从重庆出发,历经波折飞到印度,接着又登上美国人的轮船,在大西洋上漫长地漂泊,才最终抵达了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 在那艘轮船上,陆元九遭遇了让人义愤填膺的歧视和屈辱。 长时间的旅途让他疲惫不堪,白人的食物他也吃不习惯,饿得发慌的他只是想多拿一个面包充饥,却被美国人恶狠狠地辱骂“不要脸!”那充满鄙夷的眼神,仿佛在说:“你们中国人就不配多吃一口!” 陆元九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但他强忍着没有发作。因为他清楚,在这满是美国人的轮船上,自己孤身一人,一旦冲动,后果不堪设想。那些美国人根本就没把中国人放在眼里,总是想方设法地欺负、羞辱他们。 陆元九回忆说,哪怕你安静地走在路上,都可能有美国人故意伸脚把你绊倒,然后一群人围着你哄堂大笑。这是怎样的一种恶意和侮辱啊! 但陆元九没有被打倒,他把这些委屈和愤怒深埋在心底,化作了前进的动力。他深知,自己个人的荣辱得失微不足道,国家能否在世界舞台上挺直脊梁才是重中之重。 抵达美国后,陆元九怀揣着报国的壮志,一头扎进了惯性技术的学习中。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才华,他成为了当时声名远扬的自动控制专家的博士生,并且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学位。 在美国学有所成后,陆元九本可以在美国享受舒适的生活和崇高的地位。他的导师极力挽留,美国的科研环境和待遇也十分诱人。但他的心中始终燃烧着为祖国奉献的火焰,一刻也不曾熄灭。 陆元九的回国之路,可谓是困难重重。当时的美国政府千方百计地阻挠,不愿意让这样的顶尖人才回到中国。他们试图用各种手段,包括威胁、利诱,来打消陆元九回国的念头。 然而,陆元九的决心坚如磐石。他历经千辛万苦,冲破重重阻碍,终于在多年后踏上了回国的轮船。这一次,他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任人欺凌的毛头小子,而是在学术领域颇有建树、声名远播的科学家。 回国后的陆元九,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国的自动化研究中。他将自己所学的先进技术和理念,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他率先提出了“回收卫星”的概念,这一想法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开辟了新的道路。 2021 年,已经 101 岁高龄的陆元九院士荣获“七一勋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回忆起年轻时所受的委屈,眼中虽有泪光闪烁,但更多的是对祖国如今繁荣昌盛的骄傲和欣慰。 咱们来想一想,陆元九院士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他都能忍辱负重,坚定信念,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咱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奋斗? 陆元九院士的一生,是一部充满坎坷与辉煌的壮丽史诗。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那个种族歧视严重的年代,他遭受了无数的不公和屈辱,但他从未放弃。他将个人的荣辱得失置于国家利益之后,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拼搏,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心中有信念,有对祖国的深情,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享受着国家发展带来的种种福祉。然而,我们不能忘记像陆元九院士这样的前辈们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爱国精神,什么是无私奉献。 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铭记他们的故事,传承他们的精神,让这份爱国之情在我们的心中永远燃烧。 #历史开讲#
1945年,科学家陆元九远赴美国留学,在轮船上,他饿的想多吃一口面包,结果伸手去
儒雅星辰昊讲历史
2024-11-11 19:01:02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