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斗兽棋思维永远看不懂空军为何采购歼35A
发现一些反对中型五代机的有点名气的网民们,譬如邱贞玮、大水来、剪水鹱等和他们的粉丝们,前几天是震惊于空军官宣采购歼35,在缓过劲来后由为自己错误的看法找补,一说是军队看错了,一说是沈飞或601乃至中航活动能力大,总之千错万错都不是自己的错,都是别人的错。我非常想让他们找找镜子,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是有实际的飞行经验?还是有空中指挥的经验?还是有飞机研制经验?还是对非常保密的军用飞机的各种参数都了解。这些问题都不了解,他们所谓的判断不都是拍脑袋得出的么!我知道有些人说军队或者决策者也会犯错,但是有没有想过,今天的决策程序和过去是有很大区别的,决策的科学性是有了长足进展的,相比之下他们的所谓决策又有多少科学性可研?
就这些反对中型五代的的网民们,在我看来他们脑袋里更多的是斗兽棋思维。所谓的斗兽棋就是重比中的作战能力强,中型遇到重型就会战败,所以应该全部是重型,尤其是说可以把研制中型的研制费省下来可以买更多重型机时,似乎找到了在经济上也是划算的结论。那么,事情究竟是怎样的呢?
首先,战斗机作战并不是野兽单挑,属于那个体型大那个占优势。就国内外战斗机空战模拟中,并没有出现重型机对中型机一边倒的情况。国内金头盔中歼10是拿过的金头盔的,美国F-15和F-16模拟空战中F-16也并不是一边倒。如果拿同样采购价格飞上天的飞机来看,2架重型机对上3架中型机,那结果很有可能会导向中型机。当然,实际中的异形机模拟空战大多数时候是1对1或者2对2,比较少的是少对多,但是实际作战中会怎样呢?
我们观察历史上的空战,包括现代的空战,很多时候并不是1对1或者2对2,更多时候是进攻时希望对方空中没有飞机,或者是对方进攻时自己在空中有飞机。而在进攻时,是多机编队进攻,譬如美军在越战和上世纪九十年代对伊拉克战争时就是如此。这种情况下,有飞机在空中进攻或者防御就比在地面时更有用,这就是为何军队要维持一定规模的原因,很简单,数量本身就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俄乌打仗到今天这个地步,很大程度上与兵力不足有很大关系。
其次,军事装备是个体系,承担各种任务下机型的质量和数量是并重的。
前面讲到了数量是战斗力组成部分,还说了中型机遇到重型机未必会输,那就有人会得出全买中型机得了,这个看法也是不对的。重型机相比中型机而言,虽然在面对面空战中未必一定能赢,但是如果进攻或者远程防御,重型机一般会比中型机有更大的航程,可以更好的进攻对方或者把防线建立的更远。这就是重型机相比中型机的优势。对于我国,在面对东海、南海和印度方向时,重型机的防御和进攻优势就会凸显。中型机在面对台湾方向、东北亚方向、周边接壤国家的防御时,就能用更低的成本达到防御或进攻的要求。所以,体系化包括各种机型相互配合的体系化,不仅仅时预警机和战斗机配合的体系化。
再说说经济性吧。的确关研制中五十需要花钱,但是中五就一定会像F-35那样花那么多钱么?我国的五代机都是中航工业研制,中航工业内部是信息互通的,科研成果是共享的,中五完全可以利用重五的研制成果,譬如隐身涂料,发动机研制技术,雷达航电技术等,所以鹘鹰的研制费用是不能拿F-35费用来衡量。这里顺便说一下F-35为何费用高。F-35费用高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三个机型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尤其是垂直起降的F-35B对F-35的整体布局和结构设计影响很大,这多多少少增加了研制难度;另一方面则是F-35相比F-22在航电上属于全新研制,基本上没有从F-22那里继承多少东西,原因在于F-22出现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前,F-35不可能延续F-22老旧的航电,全新航电和全新的信息化整合有很多突破性的研制项目,这让F-35的整体研制费用居高不下,同时也拉长了研制周期。相对而言,歼20和歼35的研制时间相当,都乘上了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东风,研制成果可以共用,所以歼35的研制费用显然是不是一些军迷想象的那么多。
经济性上还有训练和日常维护成本,这个要站战斗机全生命周期的三分之二。在满足作战要求情况下(即数量和质量都兼顾),中型机是有其采购价值的,军队也有经济师,也会算账。
最后说一下,作为军迷,在对很多东西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就不要言之凿凿都是别人的错,不要把自己看得那么高,不要干火箭就是烧煤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