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从"救命粮"到"弃子",再到"新宠",它的命运咋就这么起起落落?以前在华北

曹乃谦聊古今吧 2024-11-12 11:15:01

高粱:从"救命粮"到"弃子",再到"新宠",它的命运咋就这么起起落落?以前在华北大地上当"救星"的高粱,现在却被中国农民不要了;可在大海那边,美国农民却开始大量种这个看着普普通通的庄稼。这里头到底有啥门道? 在中国北方的大片田地里,以前到处都是高粱的影子。可如今,这种曾经被叫做"救命粮"的庄稼,悄悄地从我们眼前不见了。 李大爷是个地道的北方种地人,他一辈子差不多都在跟高粱打交道。 站在空荡荡的地里,李大爷眼里全是回忆:"想当年,这儿哪儿哪儿都是高粱地啊!红彤彤的高粱穗子,像火一样铺满整个秋天。" 可现在,看哪儿都看不见半点高粱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玉米和大豆。 李大爷的经历不是个例外。数据显示,中国的高粱产量从最多的时候586万吨一下子掉到了167.6万吨,这个数字背后是很多农民一起做出的选择。 高粱,这个曾经的"救星",咋就沦落到这个地步了呢? 在中国种地的历史里,高粱一直是个重要角色。它不挑地,旱涝都不怕,在条件不好的地方也能长得不错。在那些经常闹饥荒的年代,高粱常常成了农民最后的希望。 可随着时间推移,高粱慢慢就不那么受欢迎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种地的本事突飞猛进,水稻、小麦这些庄稼产量大大增加。 同时,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对吃的要求也从单纯的"吃饱"变成了"吃好"。精细的大米、香软的面粉慢慢占据了人们的餐桌,而口感粗糙的高粱却慢慢被忘在了角落里。 不光如此,种高粱的技术要求也成了它被冷落的另一个原因。张师傅是个种了大半辈子高粱的老把式,他无可奈何地说:"高粱看着简单,其实种起来挺麻烦的。它对土、水和温度的要求都挺高,稍不注意就会影响收成。" 相比之下,种玉米和大豆要简单得多,这也让不少农民选择了更容易的路子。 可就在中国农民纷纷不种高粱的时候,大海那边的美国农民却对这种庄稼特别感兴趣。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美国种高粱的地方和产量这些年一直在增加。 这种差别让人觉得奇怪:明明是同一种庄稼,咋在两个国家有这么不一样的命运呢? 答案可能就藏在高粱那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外表下面。高粱其实是个很神奇的庄稼,它的用处可不止是填饱肚子。 在美国,高粱已经成了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和能源作物。它能用来酿酒、制糖,甚至能用来生产生物燃料。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开始用高粱生产乙醇,当作一种可以再生的能源。 这让高粱的经济价值大大增加,也让美国农民看到了赚钱的好机会。 不仅如此,高粱还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健康食品。它含有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特别是里面的多酚类物质,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对预防心脏病和癌症都有好处。 在一些发达国家,高粱已经成了一种很受欢迎的健康食品。它不含麸质,适合对麸质过敏的人吃;它的血糖指数比较低,对糖尿病患者也很友好。 更重要的是,高粱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全球天气变暖的大背景下,高粱不怕干旱的特点显得特别珍贵。 它能在缺水的地方生长,这在水资源越来越紧张的今天,无疑是个很大的优势。 那么,中国的高粱产业是不是也有希望重新兴起呢?答案是肯定的。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高粱可能会重新成为一种受欢迎的食材。 同时,高粱在生物燃料和工业原料方面的应用也为它开辟了新的市场。 可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得开发出更适合现代化种植的高粱品种。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等方式鼓励农民种高粱。还得多宣传推广高粱,让更多人了解它的价值。 高粱的故事告诉我们,种地这条路上,没有永远的赢家,也没有永远的输家。关键是要跟上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和调整。 说不定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能看到高粱重新在中国的田野上开花结果,成为一种既能让农民赚钱,又能造福社会的"新时代神奇庄稼"。 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我对高粱这些年的变化感触很深。它的故事不仅仅是一种庄稼的兴衰,更反映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变化。 高粱的遭遇让我们看到了种地这件事有多复杂。一种庄稼能不能成功,不光看它自身的特点,还跟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政策导向等很多因素有关。 这提醒我们,想农业问题的时候,得有更全面、更长远的眼光。 高粱的故事还在继续,它以后会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选择。 让我们一起关注高粱,关注农业,为我们的美好生活出一份力。 你对高粱还有啥想法?欢迎在评论区说说。 信源:华夏时报 2018-04-21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