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一女子患精神疾病,却贷款1400万买两套房产!更离谱的是女子月工资

上瓦州杭 2024-11-12 11:41:04

11月10日一女子患精神疾病,却贷款1400 万买两套房产!更离谱的是女子月工资只有 4000 多,现在月供 7万多根本还不上!女子母亲质问:“贷款是怎么通过的?”网友:我一直以为我没买房是因为没钱,现在晓得了,是因为没精神病!

各大开发商为了刺激销售,推出了各种优惠措施,李梅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了一处楼盘内,销售人员热情地向李梅介绍着楼盘的各项优势:一线湖景,五星级物业,配套设施齐全。

李梅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了,她幻想着自己住在这样的豪宅里,每天推开窗就能看到美丽的湖景,生活将会多么惬意。

销售人员看出了李梅的兴趣,趁热打铁地说:"我们现在有特别优惠活动,首付只需30%,而且还可以享受特殊折扣,这样的好机会可不多见啊!"

李梅有些心动,但又担心自己的经济条件,她坦白地告诉销售人员,自己的工资不高,恐怕无法负担如此昂贵的房子。

然而,销售人员却神秘地笑了笑,说:"这您不用担心。我们有特殊的'金融方案',可以帮您解决首付问题。只要您有稳定工作,征信良好,就一定能买得起!"

李梅半信半疑,但内心的购房欲望已经被彻底点燃,她决定先看看这个所谓的"金融方案"是什么。

接下来的几天里,开发商的工作人员带着李梅东奔西走,帮她办理各种手续,整个过程进行得异常顺利,李梅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碍,她甚至不需要提供太多证明材料,这让李梅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但她将这一切归功于开发商的"能力"。

就这样,李梅以1400万元的总价,购买了两套豪华住宅,在签署购房合同时,李梅的心情既兴奋又忐忑。

然而,李梅并不知道,这看似美好的购房经历背后,隐藏着多少风险和隐患。

李梅患有双向情绪障碍,这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她在十年前就被诊断出患有这种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在病情发作期,患者往往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定,比如无节制地购物或做出其他冲动行为。

李梅的母亲张女士(化名)后来回忆说:"梅梅平时很正常,但一旦发病就会变得特别兴奋,做事不计后果,之前她就曾经在发病期间冲动购房,后来我们费了好大劲才退掉。"

购房后不久,李梅就开始感受到巨大的经济压力,每个月光是房贷就要还7万多元,远远超出了她的承受能力,她开始四处借钱,甚至动用信用卡透支来勉强维持还款。

与此同时,李梅的精神状况也开始恶化,巨大的经济压力让她整日惶恐不安,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她开始后悔自己的冲动决定,但又不知如何是好。

直到李梅再也无法维持还款,不得不向家人坦白了这件事,当张女士得知女儿竟然背负了如此巨额债务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张女士立即联系了开发商,要求退房,她质问道:"你们是怎么卖房子的?明知道我女儿有精神病,工资那么低,怎么可能买得起1400万的房子?"

然而,开发商的态度却十分强硬,他们坚称一切程序合法合规,开发商代表表示:"我们不知道您女儿有精神病,她购房时看起来很正常。至于退房的事,需要进一步沟通。"

陷入绝境的张女士决定求助媒体和法律,在媒体的报道下,这起事件很快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许多人对开发商和银行的行为表示愤怒,认为他们利用了弱势群体,行为极不道德。

同时,张女士也咨询了多位律师,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在律师的建议下,张女士决定采取以下行动:她提供了李梅的病历资料,证明女儿长期患有精神疾病,在购房时可能处于发病状态,随后通过媒体持续曝光此事,希望引起更多社会关注。

与此同时,这个案例也引发了人们对精神病患者权益保护的讨论,很多人认为,应该建立更完善的制度,防止精神病患者在发病期间做出损害自身利益的行为。

截至目前,这个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和处理中,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它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同时,这个案例也提醒我们,在进行重大经济决策时,要保持理性和谨慎。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而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潜在风险。

无论如何,我们希望李梅和她的家人能够尽快走出困境,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同时,我们也期待这个案例能够推动社会进步,让我们的制度变得更加公平、合理,让每个人的权益都能得到应有的保护。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