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答可能会有些炸裂,也可能会引发“口水战”
这段的时候我做好了心理预期。
没关系,有争议比没争议好,没争议显得写的人和读的人都在虚度光阴。
不止高学历的人,社会地位越高的人越给人“精致利己”的感觉。大家时间宝贵,也不缺坦诚的资本,因此交手时懒得装。
这个事儿还是在边打工边准备创业的时候,某次和我爸吃饭他点醒我的。
那时我想让他帮我搭条人脉线。我和他谈话一向直白,属于我讲诉求,他提要求。
他那天给我提的唯一要求,就是让我去见那个“人脉”的时候,别废话。跟人用三句话讲清楚自己的能力,自己能提供的价值,然后再用三句话讲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支持,想从中得到什么利。
我挺困惑。这种谈话模式放在我当时的世界观与价值观里,怎么看怎么离谱。
客套恭维等社交礼仪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确保两个非亲非故、不曾熟识的个体共处时有缓冲的空间,让谈话不至于生硬尴尬吗?
我爸说,那是你透过打工仔视角的理解,所以很多打工仔一辈子都是打工仔。
我们这种人的时间比较贵。你这种小兵坐我们对面,只要看上两眼,谈话内容和结果差不多就能看到头。这种情况下客套很多余,有空客套还不如多聊聊你的项目,聊聊你自己。
我说我觉得这样不太礼貌。
他瞥我一眼,似笑非笑,说你都走后门儿了,还怕不礼貌呢?
然后他问我,礼貌和坦诚哪个重要?
我又一次掉线了。上次掉线是我和他分享自己的在外经历,他对着我念道德经。我总觉得我和我爸不在同一个星球,我们频道永远对不上。
我爸看我宕机,叹气,问我,你在国外学的精英文化都学去哪里了?知不知道利己主义的本质就是坦诚?
坦诚面对自己,少找借口掩盖自己的自私和欲望。
我们的谈话又朝着很虚的方向飘去。有些模糊的概念似乎在空气中涌动,可我抓不住。
每当这种时候,我只能承认自己的资质平庸与愚钝。
不过没关系,能一下子想通的道理,往往是错误的道理。
我是在数月后一次和朋友小聚时想明白我爸那段话的。
那天朋友A喝醉了,趴在桌子上很小声地哭。她说她因为未来发展和男友出现分歧,不愿迁就男友,分了手。她有些后悔,或许自己太自私。
(字数已超,请从上面第三张图片继续阅读,谢谢)
学历越高越清醒
有能力的人都不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