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汉至隋唐,河西与西域汉化水平的异与同

温纶说过去 2024-11-12 12:28:17
楼兰六百年 在秦汉至隋唐的一千年里,随着中原帝国持续不断的向西开拓,汉地的影响力在河西与西域无处不在,大量的五铢钱、戍堡、驿站、屯田点、汉文文书都证实了这一点。反观宋金时代,西北版图小的可怜,长安已成边地,洮西已成异域,更勿论河西与西域,早已是风月不同天的“化外之地”了。 在这一千年的时间里,河西走廊地区的社会风貌几乎从一开始就完成了汉化。这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长期与秦国交往,后来月氏人吞并了羌人、赶走了乌孙人,匈奴人又赶走了月氏人,以上民族都以游牧为主,广袤的河西草原为他们提供了放牧的优良牧场。 汉武帝派霍去病发动河西之战,将匈奴势力逐出河西,此后列两关,设四郡,招徕移民,开垦农田,建制一如中原。在汉朝政府与汉人移民的开拓经营下,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一个个崛起为“名邦大郡”,甚至每每在中原纷乱时成为中原世族避祸西迁的目的地,如新莽末年的窦融、西晋末年的前凉张氏。 西域面貌不似河西,其社会主体一直是本土文化为主,白种人,印欧语,几乎是塔里木盆地“西域三十六国”的社会标配,文字有佉卢文、吐火罗文、于阗文、粟特文等,但是由于中原王朝在西域时断时续的控制力,西域地区也不可避免地在文字、钱币、官署与戍堡设置与土地利用方面都受到了汉地的影响。 汉朝及其后来的魏晋王朝在河西、西域的经营主要依赖于强大的国力威望与当地的屯田戍堡体系,来自汉地的移民依赖于以上两点一波又一波地来到河西、西域,促进当地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汉文化影响力的持续扩张,所以在新疆各处宋以前古代遗址,总能通过考古发掘出带有汉文化色彩的各式文物,包括汉文竹简、中原铜钱、佛道壁画、刺绣织物等。 详细内容可参考鄙人拙作《楼兰六百年》书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