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 年,中越边境烽火连天。21岁的小战士奔赴前线传送情报,岂料抵达之后,竟发现阵地已失守。他怒道:“既然来了,岂能空手而归!” 2 月 17 日,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火熊熊燃起。 在战争的第一天,815高地成为了双方争夺的重要位置。 这座高地形势险峻,是掌控周边的关键所在。 中国军队经过激烈战斗,刚刚占领了这座高地。 然而,胜利的喜悦还未散去,这座高地就迅速失去了联络。 原来,越军在遭受初步挫败后,迅速调集重兵对其发起了猛烈的反扑。 他们利用强大的炮火优势,对高地进行了地毯式的轰炸,815高地瞬间被炸得翻江倒海,硝烟弥漫。 一排的战士们在猛烈的炮火下坚守阵地,但由于通讯设备受损,他们无法与后方取得联系,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 5连阵地距离815高地直线距离仅有500米,然而这短短的距离却必须穿越敌军的重重封锁。368团五连的战士们严阵以待,准备随时支援一排。 但令人揪心的是,一排的战况不明,支援行动无法有效展开。 连长心急如焚,他深知一排的处境危急,必须尽快恢复联络。 然而,他一连派遣了两名通讯员都没有成功走出阵地,由于敌人火力太过猛烈,其中一名通讯员不幸中弹身亡。 这一消息传来,连队士气遭受重创。 原本高昂的斗志瞬间萎靡,阴霾笼罩在每一个战士心头。 “我熟悉地形,让我去吧!” 就在众人都面露难色,沉默不语的时候,刚入伍几个月的新兵陈全钢主动站了出来向连长请战。 他来自广西灵川,自幼在中越边境成长,对这一片地形比较熟。 连长欣慰地看着眼前这位瘦小却坚毅的战士,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 他颔首表示同意,并安排了经验丰富的战友陈聪与其结伴前行。 夜色如墨,陈全钢与陈聪两人借着微弱的星光,悄无声息地向815高地进发。 沿途,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敌人的巡逻队,利用对地形的熟悉,成功穿越了敌人的几道封锁线。 当他们终于抵达高地附近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心头一紧——阵地已经被越军占领。“来都来了,总要做点什么”陈全钢心中暗暗寻思道。 他迅速观察了四周的情况,发现一处越军的暗堡正对着他们的方向。 他深知,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个威胁,他们很难安全撤退。 于是,他果断地取出手榴弹,拉掉拉环,准确地扔进了暗堡的入口。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暗堡内顿时火光冲天,越军被炸得七零八落。 然而,在撤退的过程中,由于夜色太暗,加之敌人的追击,陈全钢与陈聪不慎失散。 面对孤身一人的困境,陈全钢并没有慌乱,而是迅速冷静下来,利用周围复杂的地形进行隐蔽和反击。 他时而匍匐前进,时而跃起射击,凭借着精准的枪法和过人的胆识,成功击毙了11名越军。 随着黎明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大地,陈全钢终于摆脱了敌人的追击,历经艰险回到了连队。 连长见到他安然无恙归来,心中大喜,连声称赞:“干得漂亮!全钢,你真是好样的!” 很快,陈全钢的英勇事迹在部队中传开,他不仅被评为“战斗英雄”,更成为了战友们心中的楷模。 1958 年,陈全钢出生于广西一户教师家庭。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 在那个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人物成为许多年轻人心中的偶像,陈全钢自然也不例外。高中毕业后,他毅然踏上了参军之路,希望能像那些英雄一样为国家贡献力量。 然而,参军之路并不容易。 他满怀憧憬奔赴征兵处,然而,仅因身为家中独子,无情遭拒。 但他没有放弃,而是选择整天泡在人武部,用尽各种办法软磨硬泡,终于获得了征兵人员的同意。然而,命运似乎仍在考验他,在体检环节,由于扁桃体发炎,他再次被刷了下来。 面对这接二连三的挫折,陈全钢没有选择放弃。 他跑到医院,花了20块钱割除了扁桃体。 尽管这让他承受了不小的痛苦,但也为他赢得了第二年的征兵机会。 终于,在第二年,陈全钢凭借着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成功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然而,令人痛惜的是,这位年轻的战士在后来的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了。 他的生命纵短暂,然其英勇无畏的奉献精神却永远镌刻于人们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