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一个寡母的4个儿子都在战场上牺牲了。她把一团棉花塞进最后一个儿子嘴里,然后用力搂住胸膛,紧紧的捂住嘴巴,直到把儿子捂死后,她才放松下来。她没有后悔,反而高兴地说:“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会这样做! "我的儿子们都是英雄!"这是邓玉芬老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她眼中,七个儿子和丈夫都是为国捐躯的英雄,包括被她亲手捂死在怀中的小儿子。这个看似残忍的选择,却是一位母亲在战火纷飞中最无奈的抉择。 1933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建立伪满洲国。邓玉芬和丈夫任宗武与七个儿子一同沦为亡国奴。在那段屈辱的岁月里,他们被迫学习日语,唱日本歌,但邓玉芬从未向命运低头。 她总是在夜深人静时,轻声告诉孩子们:总有一天,会有人来赶走这些侵略者。这个坚强的母亲,在黑暗中为孩子们播下希望的种子。 1940年,八路军终于来到了他们的家乡。邓玉芬毫不犹豫地支持三个儿子参军。临行前,她没有流一滴眼泪,而是严肃地叮嘱他们:上了战场就要打鬼子,别想着家里。这位母亲深知,只有打跑日本鬼子,才能还百姓一个安宁。她和丈夫留在家中,将自家院子改造成伤员休养站,悉心照料受伤的抗日战士。 不久后,小四和小五也加入了密云自卫军。然而,残酷的战争无情地夺走了她的亲人。丈夫和小五在一次战斗中牺牲,老四被日军抓捕入狱,最终惨死狱中。噩耗接二连三传来,邓玉芬心如刀绞,但她始终咬牙坚持着。小六和小七虽然年幼,却也懂得为父兄流泪。 1944年春天,日军对丰滦密根据地展开大规模扫荡。邓玉芬带着年仅六岁的小七躲藏在山洞中。饥寒交迫之际,小七因饥饿啼哭不止。远处传来日军搜索的脚步声,邓玉芬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若被发现,不仅他们会死,还会连累其他躲藏的群众。她颤抖着双手,将一团棉花塞进儿子口中,紧紧地将他搂在怀里。当日军离去时,小七已经停止了呼吸。 这个决定像一把利刃,永远刺在邓玉芬的心上。然而,她从未后悔。在她看来,这是用一个孩子的生命换取更多人的生存机会。战争的残酷,迫使一位母亲做出了最痛心的选择。 1945年,大儿子和二儿子先后在战场上牺牲。抗战胜利后,邓玉芬将仅存的小六送上了部队。她坚信,只有继续战斗,才能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然而,命运再次和她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小六在解放战争中壮烈牺牲。 至此,邓玉芬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但她依然挺直腰板,倔强地活着。当政府要给予她特殊照顾时,她婉言谢绝,表示不想给国家添麻烦。在她的心中,牺牲是值得的,因为她的儿子们用生命换来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这位伟大的母亲,用最痛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爱国。她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在战争年代,无数像邓玉芬这样的母亲,不得不在国家和亲情之间做出选择。她们的付出,让和平的阳光得以普照华夏大地。 今天,当我们在和平年代回望这段历史,或许很难理解邓玉芬的选择。但正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邓玉芬的故事,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提醒着后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