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试飞员徐勇凌于歼6战机的超音速编队训练时,错解指令,致使战机失控。

玲珑说历史 2024-11-12 15:43:17

1987年,试飞员徐勇凌于歼6战机的超音速编队训练时,错解指令,致使战机失控。 万米高空中他毅然跳伞,坠入深山,四周群山绿意盎然,却危机四伏。   2016年,一则饱含深情的寻人启事于网络上快速蔓延,深深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弦。 发布者,是曾经的试飞员徐勇凌,他在寻找一个近30年前,在他生命最危急时刻伸出援手的小男孩。   “我终于找到了你,我的恩人。”当徐勇凌见到尹正海的那一刻,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他的声音颤抖着,充满了感激,“这么多年,我从未忘记过你。”   尹正海,那个曾经的彝族小男孩,如今已成长为健壮的中年男子。 对于当年的救助行为并没有过多提及,他觉得那只是自己应该做的。   时间回溯到1987年,那是一个对徐勇凌来说,既惊心动魄又充满温情的一年。 在一次歼6战机超音速编队飞行训练中,因一次指令的误解,他的战机在空中失去了控制。 万米高空之上,生死悬于一线,徐勇凌果断做出跳伞的决定。 降落伞缓缓展开,他如同一片落叶,坠入了未知的深山之中。   群山高耸,翠意满眼,然而,在蓬勃生机之下,却隐匿着未知的凶险。 徐勇凌虽然侥幸逃生,但如何走出这片茫茫山林,成了摆在他面前的巨大挑战。 疲惫、惊恐、迷茫交织在一起,几乎让他陷入了绝望。   就在这时,一个瘦小的身影出现在了他的视线中——尹正海,一个放羊的彝族小男孩,正用那双好奇而又清澈的眼睛打量着他。 徐勇凌用尽力气,通过手势和在地上写字,向小男孩表达了自己的困境和求救的意愿。   “你受伤了吗?需要帮忙吗?”尹正海虽然年纪不大,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却显得异常镇定。 他没有丝毫犹豫,扔下了手中的放羊木棍,不顾那些四散奔跑的小羊,带着徐勇凌踏上了回家的路。   经过一番艰难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小男孩的家——一座简陋的土坯房前。 小男孩像个小大人一样,熟练地生火做饭,为他炒了一碗热腾腾的蛋炒饭。   那碗饭,对徐勇凌来说,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他在绝望中感受到的温暖和希望。 “谢谢你,孩子。如果没有你,我可能就再也看不到这个世界了。”他吃着饭,眼中满是感激。   在小男孩的帮助下,徐勇凌通过村委会联系上了救援队伍,并迅速归队。   然而,受限于严格的保密规定,徐勇凌在漫长的服役期间,只能将寻找救命恩人的念头深埋心底,无法付诸行动。这一别,便是近三十载的光阴。直至退役之后,他才踏上了寻觅当年那位男孩——尹正海的旅程,并最终与他重逢。   当年那段插曲,不仅是徐勇凌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更是他飞行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五年后,徐勇凌迎来了人生中的另一个重要时刻——以优异的成绩从试飞员学校毕业。   紧接着,他就被国家选派至享有盛誉的俄罗斯格罗莫夫试飞员学校深造,该校是全球仅有的五所顶尖国际试飞员教育机构之一。   在俄罗斯的学习生活,对他而言,是一次深刻的航空知识与技能的洗礼。 这段经历不仅拓宽了他的视野,更锻炼了他的意志和专业技能。   然而,当徐勇凌满怀信心地回到祖国,期待能立刻参与到国产歼-10战机的试飞工作时,命运却给了他一次意想不到的考验:一架曾坠毁的机型需要重返蓝天进行试飞验证。   面对这一任务,团长汤连刚出于对他心理状态的考虑(之前出过一次试飞的事故),提出了让经验丰富的李中华来执行的建议。   但徐勇凌并未因此退缩,他坚定地表示:“如果不让我飞,我宁愿告别飞行生涯。” 这份决心与勇气打动了团长,试飞任务还是落在了他的肩上。   最终,他凭借着精湛的飞行技艺,成功完成了试飞任务。 战机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不仅验证了修复工作的成功,也标志着我国在航空技术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当战机稳稳降落在跑道上,徐勇凌走出机舱,迎接他的是雷鸣般的掌声和队友们激动的拥抱。

0 阅读: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