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我第一次去青岛,有一种惊艳之感。它是当年我所去过的中国城市中,市容最

惹不得哦大爷 2024-11-12 19:56:21

1983年,我第一次去青岛,有一种惊艳之感。它是当年我所去过的中国城市中,市容最漂亮的一座,比上海,广州,武汉等都更洋气和干净。尤其是前海沿一带,从栈桥到八大关的街区,完整保存了最具德国风格的建筑,碧海蓝天,红墙绿树。走在那一带的街道上,觉得和画报上的欧洲并没有什么差别。 在整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我曾经多次去过青岛。当时,对普通人而言,旅馆还是奢侈品,每到暑假,青岛靠海的一些中小学,就会把校舍腾出来,作为接待暑假旅游者的临时旅馆。在那些由课桌拼成的临时床铺上,旅游者们对青岛的评价都很高。 当时,青岛出了不少的影星和歌星,印象最深的有刘信义,盖丽丽,赵娜,倪萍人,青岛女孩的穿着打扮,与大连,哈尔滨女孩一样,属于中国最时髦的群体。只不过,她们当时大多都不说普通话,一开口,情调就变了。 那时的中山路,是青岛最繁华的商业区,聚集了不少银行和商场。两边的建筑也比一般省会城市的商业区更洋气。走在中山路上,常有人鬼鬼祟祟的走过来,低声的找路人兑换外币。还有一点,与济南,郑州等城市相比,青岛当时的雪糕和冰激凌也更好吃。 不过,当时胶东的青岛烟台等地,都普遍存在一种欺生的习惯,这种欺生的习惯是以地域优越感为基础的。若遇上他们认为比自己更具地域优越性的人,又能够沟通,他们就会收敛一些嚣张。若沟通顺畅,原先气势汹汹者,会产生惺惺相惜,从而使“江湖义气”占据上风,胶东人对朋友的态度,也在此体现出来。 还有一点,青岛那时的服务意识,和山东的其他城市差不多,属于比较糟糕的。记得一次,大概是过了饭点,我去吃饭,好几家饭店都没饭了,最后找到一家包子店,老板懒洋洋责问道:”开饭的点都过了,你现在才来?” 90年代中期以后,我没再去过青岛。直到2016年再去时,发现青岛前海沿一带的欧式街区,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完整风格。虽然一些德式老建筑依然还在,但夹杂在平庸新建筑中,魅力也消散了。只有八大关还保存着比较完整的欧式老街区。觉得很有点儿可惜。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