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就干咳,不痒就不咳的常用思路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嗓子痒,咽干,病位就是咽喉这个位置,还没到肺部,所以老想清嗓子,总想把嗓子里的那点垃圾清出来,但往往清半天吐出来的都是口水。上了年纪的人半夜特别明显,呛咳几十声,咳得人面红耳鸣耳痛,有时候咳得肚子痛。
有时候咳久了咳出一点灰白痰,往往还带点血丝。如果你用镜子照一下咽喉会发现很多滤泡增生,特点就是咽干、咽痒、干咳,乏力。
干祖望老先生说过,凡一切慢性咽炎咽干燥,燥生风,风生痒。久病及肾,咽喉是肺气开出的通道,因肾经上循咽喉,于是总结出这类“喉咳”,是风燥伤津,肺肾阴虚。
干咳无痰不等于真是没有痰,只是太燥,痰太粘了,咳不出来而已。所以对于风燥,要疏风润燥,首先想到薄荷,它能够利咽、疏风止痒,再来就是桔梗,可以宣肺利咽,又可以作为引药,载药上行。
还有生甘草,可以益气养阴,化痰止咳。由于干咳,上面说了病机是肝肾阴虚,所以还应该加些滋阴清虚热的玄参、麦冬、蒲公英。因为久咳必虚,所以再加点益气止咳的西洋参、浙贝。
于是合成了调理咽痒,不痒不咳的基本方,自拟为痒咳方(薄荷(后下)6、桔梗-10、生甘草-5、玄参-10、麦冬-10、蒲公英-10、西洋参-6、浙贝-10)。
如果咳嗽频繁,干咳明显,滤泡密布,舌偏红,是化燥热比较明显,可以加上桑白皮、紫花地丁、荆芥、杏仁各-10,在前两年凡是遇到痒则咳,不痒则不咳的慢性病,以上方为底方,辨寒热,遇寒加点热药,遇热加点凉药,寒热加减,都有良好的作用。
用药后可能会从无痰到有痰,不要紧张。印会河说,把原来有痰的治成没痰的,原来干咳粘痰治成松稀有痰,病就快好了,等有痰了,加点半夏、莱菔子、苏子再调二剂,就没事了。
因为邪气还在咽喉,没下到肺,只要在咽这个位置清除掉,再保护好阴津,这样就不会伤肺。不会发展成肺炎,白肺等。
如果不是久病、慢性病,而是感冒后突发的咽干痒作咳,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我的经验就是用复方甘草合剂,每次用10ml,注意是含服,含久一点,含到终于忍不住再吞下去。
喝后至少隔半小时再喝开水(千万不要按说明书说的“温水送服”,如果直接咽下去然后喝水,有可能一点效果都没有),让溶液滋润浸泡、“外敷”一下咽部。一天3次,很快就能缓解咽痒,不痒就不咳了,不咳就不用再吃药了。以前我经常把这个方法给了很多邻居、朋友、同行,但这个药现在市面上可能也难买。
那么可以用甘草片(也是含服,化完过半小时再用其他药)合上养阴清肺颗粒。滤泡明显,咽喉特别痛,干咳频繁的,蒲地兰消炎片合上养阴清热颗粒,翻倍吃,吃一周左右,变成有点痰了,能咳出来就好了,希望对你也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