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江苏,老人把自种的菜籽洗干净晒干,拉到镇上去榨油,94斤菜籽榨出了3

谈天鉴夕朝 2024-11-13 09:24:27

11月7日,江苏,老人把自种的菜籽洗干净晒干,拉到镇上去榨油,94斤菜籽榨出了32斤菜籽油。谁曾想到,这些新鲜菜籽油里竟有一股难闻的臭味,根本无法食用。 11月7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70岁的张大爷拖着一辆小推车,满怀期待地来到镇上的榨油坊。车上装着他精心种植、收获、清洗、晒干的94斤油菜籽。 这些金黄饱满的籽粒凝聚了老人一整年的心血,他期待着能榨出香喷喷的新鲜菜籽油,犒劳辛勤劳作的自己和家人。 榨油坊里机器轰鸣,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油香。张大爷耐心等待着,看着自己的菜籽被倒入机器,慢慢变成金黄的油液流出。 最终,94斤菜籽榨出了32斤菜籽油,装满了两个大塑料桶。张大爷心满意足地将油桶装上车,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尝尝鲜。 然而,命运弄人。当张大爷回到家,打开油桶准备装油时,一股难闻的臭味扑面而来。他难以置信地闻了又闻,那股刺鼻的气味令人作呕,哪里还有半点新鲜菜籽油该有的清香?张大爷顿时傻了眼,这可是他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菜籽啊,怎么会变成这样? 第二天一大早,张大爷就急匆匆地赶到榨油坊,想要讨个说法。可榨油坊的老板却一口咬定是张大爷自己储存不当导致的问题,拒绝承担任何责任。双方争执不下,最终不欢而散。 无奈之下,张大爷只好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市监局的工作人员来到张大爷家中,闻到油桶里散发出的异味后也皱起了眉头,认为这油确实有问题。 但是,他们告诉张大爷,要确定油的质量问题,需要进行专业检测,而这笔检测费用需要张大爷自己承担,大约需要数千元。 这个答复让张大爷更加郁闷。他是个普通农民,一年到头辛苦劳作,就指望着这点自产的菜籽油改善生活。现在不仅油无法食用,还要自掏腰包做检测,这对他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张大爷的遭遇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很快,陆续有其他村民站出来,称他们也遇到了类似的"臭油"问题,而且都是在同一家榨油坊榨的油。村民们纷纷猜测,问题很可能出在榨油坊的生产环节。 随着投诉越来越多,市场监管部门不得不介入调查。他们对榨油坊进行了突击检查,抽查了正在生产的油样本,结果显示合格。但是,他们并没有直接检测村民家中的"臭油"样本。这种做法引发了村民们的不满,他们认为检查结果难以令人信服。 事实上,执法部门面临着取证难的困境。由于村民们的油都已经带回家存放一段时间,很难判断问题究竟出在生产环节还是储存环节。而且,不同家庭的储存条件各不相同,这更增加了取证和判断的难度。 榨油坊的老板则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问题出在村民们的储存方式上。他表示,新鲜榨出的菜籽油如果不及时密封保存,很容易受潮变质。他建议村民们应该使用干净的玻璃瓶或不锈钢容器储存,避免阳光直射,并尽快食用。 这起"臭油"事件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折射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基层监管力量不足,难以对每一个小型加工作坊进行全面细致的监管。其次,检测成本高昂,普通消费者难以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维权进程。再者,取证难、判责难的问题也制约了监管效果。 事实上,近年来类似的食品安全问题并非孤例。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共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23.8万件,罚没款17.9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受到侵害。 专家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多管齐下。首先,要加强对小型食品加工作坊的监管,提高准入门槛,定期开展培训和检查。其次,要建立更加便捷、低成本的食品检测机制,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再者,要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的责任界限,提高违法成本。 同时,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比如,在购买散装食用油时,要注意观察油的颜色、气味,选择信誉好的商家。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持容器清洁、密封保存、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等。 回到张大爷的"臭油"事件,虽然最终没能得到满意的解决,但这件事在当地引发了广泛讨论,提高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当地政府也承诺将加强对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并考虑设立便民检测点,为群众提供更便捷的检测服务。 这个小小的"臭油"事件,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食品安全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食品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无论是生产者恪守良心,还是监管部门尽职尽责,亦或是消费者提高警惕,都是构建食品安全防线不可或缺的一环。

0 阅读: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