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大后与母亲疏远,早期迹象需宝妈留意并预防 在大多数家庭中,母亲往往是孩子心

山里记食美 2024-11-13 09:26:56

孩子长大后与母亲疏远,早期迹象需宝妈留意并预防 在大多数家庭中,母亲往往是孩子心中最亲近的“亲人”,这种深厚的母子情感超越了其他家庭成员,甚至不受母亲性格严厉的影响。孩子总是黏在母亲身边,即便被批评,也会很快重新依偎在母亲怀里。 为什么孩子回家第一句总是“妈”? 相信每位孩子回家后,都会先喊“妈”。如果回应的是父亲,孩子紧接着一定会问:“我妈呢?”孩子与母亲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世界上最紧密的依恋关系之一。这种深厚的情感,不仅源于十月怀胎的血脉相连,更在于母亲陪伴了孩子的成长历程。 从孩子嗷嗷待哺的婴儿时期开始,母亲就将孩子紧紧抱在怀里。母亲身上的味道、气息,让孩子对母亲产生了深深的依恋。因此,当孩子长大后,无论面临什么困难和挫折,第一时间都会想到母亲,尤其是离家在外时,更是深深思念母亲。 孩子为何在被吼后很快又与母亲亲热? 很多母亲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犯错时,忍不住发脾气,把孩子骂得大哭,但孩子很快又会钻进母亲怀里道歉:“妈妈,我错了!你别生气了。”孩子似乎从不记仇,每次这时母亲都会感到后悔,暗暗发誓不再吼孩子,但遇到孩子犯错时,又忍不住发脾气。 其实,孩子不记仇是因为母亲是孩子最依赖的人。尤其是小孩子,特别依赖母亲。母亲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情绪价值,所以孩子即使害怕母亲,内心也深爱着母亲。有时认错,可能是觉得拗不过母亲,主动示好,希望母亲继续爱自己。再者,母亲对孩子的爱让孩子能够抵消一切批评。尽管被批评时孩子内心恐慌和不满,但很快这种情绪就会消失。母亲和孩子的感情是割舍不断的。 然而,长大后与母亲“不亲”的孩子,从小就有一些征兆。 首先,母亲陪伴时间少,导致与孩子感情疏远。 有些父母从小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多,在孩子两三岁时就离家打工,孩子大多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母的关爱。就像很多“留守儿童”纪录片中展现的那样,父母长期在外,孩子缺少管教和陪伴,到了初中阶段就开始叛逆、逃学,对父母的感情也十分复杂。既希望父母陪在身边,又不知道如何与父母相处。这就是缺少陪伴导致的后果。这种家庭关系中,孩子与父母的感情不深,甚至可能对父母带有一些“恨意”,自然与母亲的关系就不好。 因此,孩子小时候的陪伴非常重要,是维系父母与孩子关系的关键时期。父母再忙再累也要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毕竟,父母努力赚钱不就是为了孩子能够平安健康地成长吗? 其次,母亲过于强势,干预孩子一切。 有些母亲性格强势,对孩子有着很强的控制欲。在孩子小时候,他没有决策权,也无法反抗父母的决定,所以在母亲眼中是个“乖孩子”。但随着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和隐私,他开始逐渐反抗母亲的“强权”。比如母亲控制他的喜好、交朋友的范围、上大学的专业甚至以后找对象的标准。仿佛他的人生就要在父母的安排下度过。 这种“强势”的母亲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叛逆情绪。随着孩子越来越大,他只会想着早点逃离父母和原生家庭。自然与母亲的关系就不太好。能够理解父母希望孩子少走弯路,在自己的安排下踏踏实实地过好一生。但孩子的人生毕竟是他自己的,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 所以有时母亲也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人生,去体验失败、锻炼自己。而父母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也是教育中的重要一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