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我国一名志愿军战士,为娶一位朝鲜姑娘,选择留在朝鲜,放弃我国国籍。然而晚年时,他却数次申请,想恢复国籍。... 话说1958年,那可是个故事多得能编成好几本厚书的年头。咱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那是威风凛凛,打得敌人落花流水,跟古人说的“英雄不问出处,只要干得漂亮就行”一个道理。那会儿,满街的年轻人都梦想着能成为英雄,为国捐躯,名字刻上纪念碑,流芳百世。 但话说回来,烽火连天的日子过去后,英雄也得落地生根,面对生活的选择题。这不,有个叫王兴复的志愿军小伙子,就碰上了一道难题。他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可战争一结束,他却因为爱上了一位朝鲜姑娘,作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跌破眼镜的决定——他要留在朝鲜,还放弃了中国国籍。这事儿在当时,可算是轰动一时的小插曲。 岁月悠悠,转眼间王兴复就步入了晚年。不知道是不是人老了容易怀旧,他开始怀念起祖国的山山水水,还有那些儿时的记忆。于是,他居然多次提出申请,想恢复中国国籍。这事儿听起来挺有意思的,好像是在说:“年轻时为了爱情,我冲动了一回;现在老了,想落叶归根了。”人生啊,还真是充满了各种反转和惊喜,不是吗?那会儿的朝鲜,虽说被战火烤得外焦里嫩,可老百姓心里那股子希望劲儿,愣是没灭,反而滋滋冒着生机。咱们的志愿军小伙子们,战场上那是杠杠的英勇,下了战场,跟朝鲜老百姓处得跟一家人似的。帮人家盖房子,解决柴米油盐的难题,愣是把一颗颗真心,暖到了朝鲜兄弟姐妹的心坎里。就这么着,王兴复和朝鲜妹子吴玉实的爱情小苗,悄悄地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了。 时间一晃,来到了1962年,朝鲜平壤城里,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新郎官儿,正是王兴复;新娘子,嘿,吴玉实是也。这场婚礼啊,不光是小两口爱情的见证,更是中朝两国人民深情厚谊的一个缩影。想当年,1950年那会儿,咱们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帮着朝鲜兄弟姐妹打跑美国佬。这些战士们,战场上拼刺刀不含糊,平日里跟朝鲜百姓也是掏心掏肺,一针一线都不沾,心里头装的全是人民的利益。这份子高尚情操,愣是让朝鲜人民打心底里佩服,也喜欢上了这帮来自东方的兄弟。在那个不起眼的小村落里,王兴复和他的部队安营扎寨,而吴玉实家,不偏不倚,正好坐落在营盘边上。吴玉实家中,两个兄长都已披上战袍,奔赴前线,留下她与双亲相依为命。那时的吴玉实,不过是个十二岁的小丫头片子,可肩上的担子,却重得让人心疼。王兴复眼瞅着她日复一日,忙前忙后,那股子勤快劲儿,让他心里头直犯嘀咕:这哪是个孩子啊,分明是家中的顶梁柱嘛! 于是,王兴复便成了吴玉实家的常客,挑水、劈柴,啥活都干。一来二去,两人就像是田埂上的两株稻子,越长越近,越缠越紧。起初,王兴复也就把吴玉实当个小妹妹疼着,可日子久了,这份情谊,似乎悄悄地变了味儿。 战争这东西,就是个催泪弹,让人更懂得珍惜身边的一针一线,一人一事。王兴复和吴玉实,俩人心事越聊越多,就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关都关不上。王兴复发现,哪天要是没见到吴玉实,心里头就跟丢了魂似的,一天下来,跟没过似的。可战场上刀光剑影,他哪敢轻易表露心迹,生怕给这难得的平静添乱。 转眼间,1958年的风刮来了,志愿军接到了撤军的命令,准备打道回府。王兴复这才恍然大悟,自己跟吴玉实的那段情,眼看就要随风而散了。 离别的前一晚,月黑风高,王兴复摸到了吴玉实家。他没头没脑地来了句:“明儿一早,我就要走了,这一走,怕是再也见不着喽。”吴玉实一听,眼眶立马就湿了,声音也哽咽起来:“我心里头有你呢,你能不能不走,留下来,咱俩一起过日子?”这话,就像是一道惊雷,炸得王兴复心里头一震。他二话不说,撒腿就往部队跑,递交了复员申请,说啥也要留在朝鲜,守着这份来之不易的情。领导一听这事儿,心里头那叫一个不是滋味,可也明白,国家规矩摆在那儿,容不得半点含糊。王兴复要想在朝鲜扎下根来,就得跟中国国籍说声拜拜。到了这节骨眼儿上,王兴复那叫一个干脆,爱情面前,啥规矩都不带眨眼的。1962年,俩人就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下,把婚礼给办了,新生活就此拉开序幕。 可日子一长,王兴复心里头那点事儿就泛起了涟漪。虽说在朝鲜有了个温馨的小窝,可祖国那片热土,始终是魂牵梦绕的地方。夜深人静之时,老家亲人的笑脸,战场上并肩作战的兄弟,一股脑儿往脑子里钻。他啊,做梦都想回到中国,落叶归根嘛。于是,王兴复开始琢磨着怎么恢复中国国籍,这一申请,就是年复一年,回回都是碰壁。每次被拒,心里头那叫一个憋屈,可王兴复是个倔脾气,死活不认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