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45岁的李鸿章看到母亲露在轿帘外的脚,忙低声说:"娘,你把脚往回收收。"不料,李母一脚踢开轿帘:"不孝的东西,还嫌弃我!"李鸿章忙叩头赔罪。 李鸿章母亲出生那年的冬天格外寒冷,那天,一位行医回家的老人在路边听到婴儿的啼哭声。顺着哭声,他在路边的草丛中发现一个襁褓,襁褓里裹着一个患了天花的女婴。 老人心生怜悯,决定收养这个弃婴。经过精心治疗,女婴的天花痊愈了,脸上却落下难以磨灭的麻点。就这样,这个女婴成了李家的养女。 这个女婴便是日后李鸿章的母亲李氏。 李家上下对这个养女疼爱有加,把她视如己出。然而由于家中还要照顾几个儿子,李氏并未像其他人家的女孩一样从小裹脚。 随着年岁渐长,她的天足愈发引人注目。邻里街坊常拿她的大脚开玩笑,但李氏毫不在意,依旧勤勤恳恳帮家里干活。 李家最小的儿子李文安生来体弱多病,8岁才开始念书,13岁才勉强读完四书五经。其他同龄人都已经在准备科举了,李文安还在埋头苦读。 看到哥哥如此辛苦,李氏总是默默帮他收拾房间,料理家务。渐渐地,两人对彼此都产生了超乎寻常的情愫。 有一次,李文安看到李氏在灶前睡着,悄悄把自己的外衣盖在她身上。这一幕正好被父亲撞见。 父亲本以为儿子会嫌弃容貌平平还长着一双大脚的妹妹,不料儿子对妹妹如此体贴入微。思来想去,父亲决定做主让两人成亲。就这样,青梅竹马的两人结为夫妻。 婚后,李氏勤俭持家,把家中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让李文安能安心读书。 在妻子的悉心照料下,本来对仕途毫无指望的李文安竟接连考取了秀才、举人、进士,顺利踏上了仕途。 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李鸿章常把母亲接到身边居住。每次迎接母亲时,李鸿章总是吩咐轿夫备好八抬大轿。 然而每次李氏都会把脚伸出轿帘外,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尽管李鸿章觉得颜面尽失,却又不敢多言,生怕母亲不高兴。 然而这次,当他看到母亲裹着洁白的缠足布的大脚又伸出了轿帘,李鸿章再也忍不住了。他蹑手蹑脚地走到轿前,低声请求母亲把脚收回轿内。 谁知母亲一脚踢开轿帘,斥责道:"不孝的东西,还嫌弃我!若非当年我没裹脚,现在哪能下地干活?你们能有今天,哪个不是靠我养大的?" 李鸿章一听,连忙跪下认错。他这才意识到,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他们养大,又以严厉慈爱的家教培养他们成才。如今他贵为宰相,却忘了母亲的养育之恩,真是愧对母亲。 李氏用朴素无华的话语教导儿女要谦虚谨慎、勤俭节约的道理。在她的教诲下,李鸿章和他的五个兄弟都学有所成,考取功名。 六个儿子中,李鸿章、李瀚章都官至总督。李家也因此而家道中兴,再度辉煌。李氏晚年时,儿孙满堂,备受儿女爱戴。 75岁大寿时,朝廷还专门颁旨祝寿,赐"松筠益寿"匾额,赏赐金银珠宝、缎布等珍贵礼物。 83岁那年,李氏高寿终寝,撒手人寰。李鸿章伤心欲绝,亲自护送母亲灵柩回乡。 沿途所经之地,无不设香案迎送。朝廷闻讯,连下几道谕旨,称赞李氏"秉性淑慎,教子有方",一代贤母也。 世人常说:"母亲是儿女的第一任老师。"纵观李氏的一生,她用朴实无华的言传身教培养出一代名臣,堪称中国传统母亲的优秀代表。 她虽出身寒微,但凭借自己的勤劳智慧改变了自身的命运,也改变了李家的命运。她的刚强、豁达与宽厚,成就了晚清第一名臣李鸿章。 透过李鸿章,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母亲的背影,也深深体会到"教子有方"这四个字的分量。 参考资料: 《清实录》 徐志频作. 《左宗棠与李鸿章》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