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法定假期从7天到13天花了76年 国务院最新发布:2025年假期安排出炉,法定假期再加2天! 假期变迁史:从7天到13天,我们的法定节假日是如何一步步增加的? 新中国初期:1949年12月,政务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奠定了中国法定假日的基本格局。那时候,元旦、劳动节各放假1天,国庆纪念日放假2天,春节放假3天,总共7天。 1999年修订:为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拉动内需,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春节、劳动节及国庆节的法定假日均设为3天。从这一年“十一”开始,旅游黄金周的概念渐渐诞生。 2007年调整:国务院第二次修改《办法》,缩短了劳动节假期,实际上取消了“五一黄金周”,但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中国传统节日纳入休假制度,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天数由10天增至11天。 2013年第三次修订:国务院出台了现行的法定节假日标准,总天数维持在11天不变。
2025年新变化:从2025年起,法定假日增加了两天:农历除夕和5月2日。春节假期为除夕到初三,共4天,通过调休形成8天长假;劳动节延长至5天;国庆节和中秋节的放假则达到了8天。最新《办法》还强调了,法定节假日假期前后连续工作一般不超过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