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窑洞坍塌,张思德为了救战友,被黄土活埋牺牲!毛泽东听到这一噩耗后,当即

玲珑说历史 2024-11-13 16:13:03

1944年窑洞坍塌,张思德为了救战友,被黄土活埋牺牲!毛泽东听到这一噩耗后,当即说道“要给他开个追悼会,我要参加,还要讲话。”

1944年的延安,物质匮乏,条件艰苦,为了让中央领导和参会代表在冬天有炭火取暖,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张思德,这个来自四川仪陇的年轻战士,主动请缨,带着一个班的战士到安塞县石峡峪烧炭。

他不是没干过农活,七、八岁就下地,十七岁参加红军,长征路上两次负伤,病痛的折磨也从未让他退缩。

他总是被安排到最需要他的地方,烧炭的工作又脏又累,但他从不抱怨,总是冲在最前面。

他带领的班组超额完成任务一万多斤,这样的成绩在当时的环境下尤为不易。

张思德不仅工作认真,还时刻想着人民,他休息时总爱帮乡亲们干活,收庄稼、拔草、磨面,啥都干,连修路、修水井都搭把手。

他总是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从不考虑个人利益。

1944年9月5日,一场意外发生了,张思德和战友小白正在挖窑洞,突然,窑顶的泥土开始掉落,为了保护小白,他奋力一推,结果自己却被埋在了土里。

年仅29岁的生命,就这样定格在了延安的窑洞里,张思德的牺牲,在延安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毛泽东出席了自己的追悼会,并留下“为人民服务”的题词,五个字,是张思德一生的写照,也是对所有共产党员的期望。

张思德用生命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他的精神也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共产党人的前进道路。

1952年,抗美援朝战场硝烟弥漫,上甘岭战役打响,黄继光,这个同样来自四川的年轻战士,作为一名通信员,亲历了这场残酷的战斗。

黄继光入伍时间不长,但学习非常刻苦,他从一个不识字的农村青年,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练习写信,只为了能和远方的母亲分享自己的成长。

他积极主动,除了完成通信任务,还主动承担后勤保障工作,哪里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他敬佩张思德,学习张思德,阅读了《为人民服务》,深受鼓舞。

他明白,作为一名战士,不仅要勇敢杀敌,更要时刻想着人民,为人民的利益而战。

上甘岭的战斗打得非常惨烈,阵地几次易手,黄继光目睹了战友的牺牲,也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他不但没放弃,反而更想打下去。

1952年10月19日,黄继光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要夺回被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

战斗打响后,爆破组的战士全部牺牲,危急关头,黄继光、肖登良、吴三羊争先恐后,主动请命去炸敌工事。

在敌人的猛烈火力下,三人艰难前进,他们成功摧毁了两个火力点,但在进攻最后一个地堡时,吴三羊牺牲,肖登良负伤。

黄继光身负重伤,但他没有倒下,他拼尽全力冲向敌人的地堡,用身体堵住了枪眼。

黄继光的壮举,震撼了所有在场的人,他用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也用生命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张思德和黄继光,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核——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在后方默默奉献,保障前方战斗;黄继光在前线浴血奋战,保家卫国。

共产党人用各自的方式,展现了对初心和使命的理解,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从张思德到黄继光,再到千千万万个像他们一样的英雄,他们用生命践行了这一崇高理想。

建国后,“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宗旨,它不仅刻在新华门,也出现在许多政府机关,时刻提醒着党员干部。

周总理一直戴着“为人民服务”的徽章,这体现了他一生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早已成为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也一直是国家进步的强大引擎。

这股力量激励着共产党人,始终牢记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初心和使命。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