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大集体搞农业为啥行不通,而家庭经营搞农业能得通呢?
简要地说,大集体解决不了“两大问题”,家庭经营却能彻底解决。大集体体制下,能干成的事,家庭经营体制下,都能干成。
大集体搞农业为什么长期低效率、低效益?因为它解决不了“两大问题”:一是生产过程的质量、效率问题;二是分配上不能解决多劳多得的问题。加上当时不合理的限制政策,束缚和挫伤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尽管用上“阶级斗争”和搞运动这样的手段,也没能解决这“两大问题”。“地富反坏右”,那时只能老老实实干活,甚至干最差的活,真正调皮捣乱、偷懒、不掏劲干活的倒是“贫下中农”和有靠山的社员。那时,我的当公社副书记的大表哥,来我家曾聊到这一问题。
分配上,生产队存在着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事实上存在多吃多占、少劳多得的问题。那时,大队干部、生产队长生活往往是全生产队最好的。
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大包干,上述“两大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家庭承包责任制,权责利明确,在广大农村顺利推进(包括大寨村),国营农场,也实行了这一经营制度,因为它效果好,多打粮食,增长增收,减少了扯皮,降低了管理成本和损耗。
家庭经营能让农业生产过程得到精心照护,不误农时,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以前的生产队生产耗时长,效果不佳,田里种庄稼时杂草较多,如水稻田里稗子、荸荠苗,同一块地里庄稼长势不均匀。种自己的承包地,农民不会偷懒。
家庭经营,能够多劳多得。自主经营田地,其中的收入,别人难以侵占。现在有人鼓噪搞大集体,确实难以解决农民们担心自己的劳动成果可能被别人侵占的问题,就是廉洁方面的风险问题。
有人说,搞大集体便于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从中外实践来看,家庭经营不会耽误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而且实际上加速了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至于说家庭经营经营,影响水利建设,这是毫无根据的。
在乡村,大集体也好,小个体也好,各有各的好,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本人一苴认为,农村的出路在于成立各种专业合作社,把小块拼大块、小田变大田,实行农业集约化经营和农业立体化经营--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应实行个体多劳多得方案,而地边田角、山脚荒坡和别墅前后的自留地应激励村民大搞小个体经济发展![鼓掌][鼓掌][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