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在读初中,在学校被霸凌了。班主任让家长来调解一下,我姐他们夫妻俩在外地进货,

俊喆谈社会新闻 2024-11-14 01:27:35

外甥在读初中,在学校被霸凌了。班主任让家长来调解一下,我姐他们夫妻俩在外地进货,委托我去。我到了学校,心里五味杂陈,既为外甥的遭遇感到愤怒,又对这场调解充满了不安。面对一群青春期的孩子,谁又能轻易地划清界限?

当我走进教室,看到外甥低着头,眼神中流露出无助与不安,心里一阵揪痛。班主任是一位年轻的老师,面带疲惫,似乎也对这种情况感到无能为力。她告诉我,外甥被几个同学围着,言语上不断攻击,甚至在课间时还被推搡。这样的行为在校园里并不罕见,但每一次听到都像是一记重锤,敲打着每一个关心孩子的人。

调解的过程中,我试图让每个孩子都说出自己的想法。出乎意料的是,霸凌者中有一个男孩,名叫小明,情绪激动地说:“我也只是想让大家觉得我酷!”他的话让我愣住了,这种为了“酷”而伤害他人的逻辑,真是让人心寒。霸凌不仅是施暴者的愚蠢,更是社会对“强者”定义的扭曲。小明的背后,或许隐藏着更深层的家庭问题,或者他对同龄人认同的渴望。

我决定从这个角度切入,试图让他们意识到,真正的“酷”并不是用恐惧来换取尊重,而是能用善意去影响他人。于是,我分享了一个我年轻时的故事:在我上学时,也曾因为一时冲动而伤害过同学,后来我意识到,那种“强者”的感觉是多么虚幻。真正的勇气,是在面对自己的错误时,选择改变。

随着我的讲述,教室里逐渐安静下来。外甥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一丝希望的光芒,而小明的脸上也显露出一丝困惑。或许,他们开始意识到,霸凌不仅仅是对他人的伤害,更是对自己人格的贬低。

调解结束后,我和外甥一起走出校园,阳光洒在脸上,温暖而明亮。他轻声说:“舅舅,我觉得他们也许不是真的坏人,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这句话让我心中一震。是啊,许多时候,孩子们的行为背后藏着的是无知与迷茫,而非单纯的恶意。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孩子们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所处的社会,常常将强者与弱者划分得清清楚楚,却忽略了每一个个体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渴望。每一个霸凌事件的背后,都是一场关于认同与自我价值的较量。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当这些孩子们长大后,再回首这段经历时,他们能明白,真正的力量来源于内心的宽容与理解,而不是对他人的伤害。希望他们能在这条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这样的思考在校园中是必要的,然而,除了学校,家庭、社会也应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而是要在每一个家庭中、在每一个社区里,传播理解与尊重的种子。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温暖。

那么,亲爱的读者,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孩子们走向更积极的成长道路呢? 校园霸凌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