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了孩子放学回家,在等电梯的时候,一对老年夫妇颤颤巍巍地走过来了。 老大爷走路一小步一小步挪着,挪近电梯的时候,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女子的脸上寒冷得好像滴得下冰凌一样,她把内心的嫌弃厌倦深深地埋在心底,用手机不耐烦地敲了一下电梯按键。 这是怎么了?老年人不过慢了那么一丢丢而已,她怎么会如此厌烦的样子?一分一秒都不想多等? 我想起了现在的教育。 记得以前看过一本书,讲的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小学的教育守则,具体我记不得了,我印象很深的是小学校长亲自制定的一条规则,规则要求孩子每天饮食规律,大小便规律。 真正的教育就应该这样,除了学习以外,也要发自内心的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不是一味追求学习,以至于疏忽了孩子们的德育教育。 那时候孩子每天在学校的时间除了学习以外,还有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那是真正的课程,音乐课的时候孩子们围绕在老师身边,听着老师弹着美妙的钢琴声,孩子们身心真正受到了熏陶,到了下午三四点就放学了。 有首诗写得很美,可以反映以前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状态。 儿童归来放学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宁静美丽的春天,孩子们活泼可爱的身影出现在长满了青草的山坡上,快活的放着风筝,享受着大自然和放风筝的乐趣。 此等情景,叫人如何不向往? 现在的孩子们整天被关在学校里,放学后就直奔各种兴趣班,写作业,哪里有心情去玩呢? 孩子们的大脑没有休息的时间,整天被那些课本压得喘不过气,怎么会有精神和心灵去感受自然的美和游戏的快乐呢? 这样长大的孩子难怪是冷冰冰的,一点都没有人情味儿,因为无休止的压榨孩子的休息时间,他们怎么会有更多的情感体验? 我们的教育,是否应该反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