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都能掺水了!”上海,一女子到全国最大黄金交易集散地采购,花费2.9万购得49.18克黄金,还用25元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为真,过了一个月后,女子到奢侈品店进行回收,不料工作人员在黄金内部发现液体,最终黄金少了2.51克,直接亏损1500元,而工作人员却表示这是很常见骗人手段...... 黄金这玩意儿,一直以来都是财富和安全感的代表。 可从注水黄金到掺假造假,层出不穷的骗局,让不少人血本无归。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黄金市场那些你不知道的“内幕”。 彭女士,一位来自上海的普通消费者,就亲身经历了这场黄金骗局。 今年9月,她去深圳玩,听说水贝那边是全国最大的黄金珠宝交易中心,想着去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淘到便宜货。 她看中了一只金手镯,一共49.18克,售价2.9万元,比一般金店便宜了足足8000多元。 彭女士心动了,但心里有点顾虑,毕竟价格差距挺大的。 为了放心,她在水贝的一家检测店花了25块钱做了个鉴定。 结果显示,该手镯的黄金含量999%。 彭女士对此很是开心,便等金价上涨再进行出售。 一个月后,她前往一家奢侈品回收店,当工作人员剪开检验时,没想到里面流出了透明液体! 将液体排出去后,手镯比之前轻了2克多,相当于亏损了1500元,这让彭女士非常生气。 注水黄金,其实就是往黄金饰品内部注入水或其他液体,增加重量,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 而一些不规范的检测机构,由于设备精度有限,只能检测表面含金量,无法发现内部的猫腻。 还有一些商家,直接用越南沙金、南非锡金等低成本合金冒充黄金,成本价只有几块钱一克,却按黄金的价格出售,利润惊人。 像水贝这样的大型黄金交易市场,虽然有很多检测机构,但良莠不齐。 一些机构设备简陋,检测标准不严格,甚至与不法商家勾结,出具虚假鉴定证书。 黄金价格高,造假成本低,利润空间大,所以有些不法分子就冒险干这种勾当。 他们利用各种手段,伪造证书、包装,甚至注册假品牌,将假黄金包装成“真货”,欺骗消费者。 很多人对黄金的鉴定方法不了解,盲目相信鉴定证书,缺乏辨别真假的能力。 所以大家要学习一些黄金鉴别知识。 了解黄金的物理特性、常见的造假手段,以及如何识别假证书。 观察黄金饰品的颜色、光泽、重量、钢印等,并与正品进行对比。 不要轻信小机构的鉴定结果,也不要迷信所谓的“土方法”。 同时,也希望监管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黄金生产和销售行为,为消费者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购物环境。 最后,我们也期待着黄金市场能够更加规范、透明,让消费者能够安心购买,真正享受到黄金带来的财富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