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进去了,困死他!”1950年,一战士被3000美军堵在坑道中,美军在外扎营,打算困死他。没想到,他却凭借1枚手雷而成功突围。 张金龙,1928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县(今临沂市兰山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参加八路军,随后转战国民党统治区。1949年到西柏坡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0月,他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时任志愿军第20兵团军直汽车连战士。 1950年11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政府为了保家卫国,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投入到这场正义之战中。张金龙所在的第20军177团2营,肩负着阻挡美军增援的重要任务。 张金龙和他的战友们来到了西兴里一带。放眼望去,大地已经被皑皑白雪所覆盖,战士们的身影和敌人的踪迹,成为这苍茫雪原上仅有的色彩。严酷的环境对志愿军战士们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气温骤降至零下30度,呼吸都变得困难,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刺骨的寒意。凛冽的风如同无形的利刃,割裂着每一寸暴露在外的皮肤。志愿军战士们的装备十分简陋。由于部队紧急入朝,许多战士连像样的御寒装备都没有,更不用说充足的给养了。面对如此恶劣的条件,一些新兵脸上流露出了些许的不安和彷徨。 但在这个时候,张金龙展现出了一个老兵应有的沉着和乐观。他笑着安慰身边的战友:"兄弟,别担心!有哥几个在呢,再冷也不怕!"尽管他自己说话时呼出的白气都在眼前凝结,牙齿也止不住地打颤,但他依然故作轻松地拍了拍胸脯:"咱们这些当兵的,就得越艰难越向前!再说了,像咱们这样的好汉,啥困难没见过?只要我们并肩作战,就没有攻不下的堡垒! 张金龙的话像是一剂强心针,鼓舞了士气。老兵们纷纷附和,给新兵们打气:"可不是嘛!有祖国和人民做我们的后盾,还怕那些穿着棉袄的美国兵?"就这样,面对残酷的环境和强大的敌人,志愿军战士们斗志昂扬,做好了战斗的准备。他们深知,在这场正义之战中,自己肩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们都将不畏不惧,用热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 很快,硝烟四起,激战打响。张金龙和他的战友们奋勇杀敌,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战斗中,张金龙英勇善战,冲锋陷阵,但不幸被3000多名美军围困在了一个坑道中。美军士兵看到这一情景,以为胜券在握。一名美军军官高声下达命令:"别进去了,就在外面困死他!"他们自信地在坑道外扎营,准备等待这名孤立无援的志愿军战士自投罗网。 然而,张金龙面对绝境,并没有屈服。他紧紧握着手中仅剩的一颗手雷,脑海中飞速思考着突围的办法。尽管身边已没有战友,尽管寒风凛冽,饥寒交迫,但他心中的斗志从未熄灭。在最危急的时刻,他选择了用生命捍卫信仰和尊严。就在美军士兵认为胜利唾手可得的时候,一声震天的爆炸响彻云霄。坑道中的张金龙,以血肉之躯引爆了手中仅剩的一颗手雷,与数十名美军同归于尽。这一刻,他用生命诠释了何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消息传来,志愿军战士们无不悲愤交加。张金龙的壮举,成为激励他们前行的力量。在随后的战斗中,志愿军战士们发扬"冰天雪地当床铺,胸膛迎风当被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英勇奋战,屡创战绩。 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中,志愿军战士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和过人的勇气,与装备精良的美军浴血奋战。尽管他们许多人冻伤脚趾,尽管饥饿和寒冷时刻折磨着他们,但保家卫国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前行。志愿军战士们发扬"不怕苦、不怕死、不怕美国鬼子"的革命精神,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进攻。他们攻坚拔寨,所向披靡。强大的美军在他们面前节节败退,被逼向三八线以南。 在这场殊死搏斗中,志愿军战士们创造了无数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他们不畏艰险,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或是奋勇冲锋陷阵,或是舍生忘死掩护战友,他们表现出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永远值得后人铭记和传颂。 然而,胜利的背后总是伴随着牺牲。在这场战役中,近3万名志愿军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中有的壮烈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有的冻死在刺骨的寒风中,有的埋骨他乡再也没能回到祖国的怀抱...... 1953年,朝鲜停战后,张金龙回到祖国。1954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张金龙复员到山东省临沂县工作,先后担任县委办公室主任、县人民法院院长等职务,为临沂地区的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张金龙于2012年9月去世,享年84岁。 对于张金龙等牺牲的烈士们来说,他们虽然倒在了那片冰天雪地里,但他们的英雄事迹却永远铭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才换来了今日山河无恙,国泰民安。他们舍生忘死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崇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