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导跟周顗,不过周顗很铁,王导很塑料!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这句话广为流传的谚语,就出自他们的故事。
东晋时期,王导的堂兄王敦发动叛乱,这一事件使王导受到牵连,他内心极度忧虑与恐惧,因为谋反之罪足以招致整个家族的毁灭!为了挽回局势,王导带着家族子弟匆忙赶到宫门,准备向皇帝请罪。
就在此时,王导的好友周顗(字伯仁)恰好进宫处理事务。王导急忙上前,恳求周顗能在皇帝面前替自己说几句好话,以减轻罪责。然而,周顗却仿佛没有看见他一般,径直走进了宫内。
虽然周顗在宫外对王导态度冷漠,但入宫后,他却在晋元帝面前极力为王导辩护,最终成功地说服了皇帝,使王导得以从轻发落。
当周顗结束与皇帝的会面,准备离开的时候,王导依旧跪在宫门之外。他喊着周顗的名字,希望能得到一丝回应,但是周顗仍然没有理他,径直离去,未做停留。
回到住处后,他再次上书为王导求情。
然而,王导对此却一无所知,他误以为周顗在关键时刻抛弃了自己,辜负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当王敦势力攻入建康之后,他找到王导,询问关于周顗的任职问题。王敦数次询问换来的都是王导的沉默。
王导的沉默,给王敦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最终,王敦决定要除掉周顗,而王导在听到这个决定时,仍然没有任何反应,他的沉默无形中宣判了周顗的死刑。
事后,王导在处理中书省遗留的公务时,意外地发现了周顗曾经为自己辩白的表章。表章中恳切的言辞,拷问着他的良心。
他手持表章,痛哭流涕,内心充满了自责与愧疚。
他深知,虽然自己没有直接杀害周顗,但周顗的死却与自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他痛心地说道:“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