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毛主席来到陈独秀的老家安庆视察。突然,毛主席问工作人员:“陈独秀家还有谁?”得知陈独秀还有一个儿子时,毛主席的一番话,让人泪目…… 1953年,新中国刚翻了个新页,到处都还透着股子泥土翻新后的味儿,毛主席就坐不住了,非要亲自下田看看。这一趟,他溜达到了安庆,陈独秀那老宅子的地界儿。陈独秀啊,咱们共产党的老前辈,一手创办了党,那故事比长江的水还长,对中国革命的贡献,说出来能绕地球三圈。 可话说回来,历史这东西,跟咱们村里那条河似的,时而平静,时而泛滥,一不小心就把人的命运给卷得没影儿了。陈独秀一家子,就是河里的一片叶子,被历史的洪流冲得七零八落。鲁迅先生不是说了嘛:“历史的车轮子,轰隆轰隆往前碾,可车底下压着的,都是活生生的悲欢离合。” 毛主席到了安庆,一不留神,就问起了工作人员:“哎,陈独秀家里,现在还有谁在啊?”这一问,还真问出个事儿来。原来,陈独秀还有个儿子,在老家守着呢。毛主席一听,眉头一皱,叹了口气,说的那话儿,直往人心里钻:“瞧瞧,革命路上,咱们牺牲了多少家庭,多少亲人。陈独秀同志啊,你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后人也得记得你的好啊。”这话一出,在场的人,鼻子都酸了,心里头那个滋味儿,别提多复杂了。陈独秀这辈子,那真是革命的火种烧得旺旺的,理想之光闪得亮亮的。可话说回来,这革命激情的背后,他家可是真金白银地往里搭啊。俩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一个接一个,为了革命那摊子事儿,把命都给搭进去了。到这儿,你得瞅瞅陈独秀那第三个小子,陈松年,嘿,这家伙倒好,革命的列车他没赶上,踏踏实实地过上了柴米油盐的小日子。这一家子的悲欢离合,让人瞅着心里头不是滋味,只想感慨一句:革命这条路啊,长着呢,可革命者的家里头,那苦水儿,得比路还长。 1953年,春风吹得那个暖洋洋,毛主席带着一帮人,晃悠到了安庆。那场面,安庆的街面上,红旗跟彩带似的挂满了,老百姓们那个乐呵劲儿,跟过年似的。毛主席呢,也是满脸春风,跟当地的干部聊得那叫一个热乎,东家长西家短的,百姓日子咋样,那是问得细。聊着聊着,毛主席突然脚下一顿,眼神儿往远处一瞟,慢悠悠地来了句:“陈独秀家里,还有谁在呢?”这一问,犹如晴天霹雳,猛然间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工作人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茫然,随即脚底生风,忙不迭地去核实情况。不多时,他们回来向毛主席禀报,说陈独秀还有个儿子,叫陈松年,此刻正在安庆某个不起眼的窑厂里挥汗如雨呢。 毛主席闻言,沉默了一会儿,眼神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他转头对着一帮子随行人员,干脆利落地说:“走,咱们去见见这位老兄。” 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了陈松年的小窝。嘿,您瞧这屋子,小得跟豆腐块似的,里头摆设简单得不能再简单。陈松年正忙得热火朝天呢,一听毛主席大驾光临,心里那叫一个又惊又喜,跟吃了辣椒似的,火辣辣的。 毛主席大步流星迈进屋,一把就握住了陈松年的手,那笑容比春天的阳光还温暖:“你老爹啊,那可是革命的老黄牛,立下了汗马功劳。你两个哥哥,那也是响当当的英雄好汉。你们一家子的付出,咱们心里跟明镜似的,一辈子都不会忘。”陈松年的眼眶渐渐湿润,声音带着几分哽咽,却坚定地说:“主席啊,我爸和我哥的那些事儿,我一直揣在心里头,跟宝贝似的。虽说我没能跟着大伙儿去闹革命,但这日子我可是拼了命地过好,家里老小,我哪一个不是尽心尽力地照应着?” 毛主席一听,赞许地点点头,慢条斯理地开了腔:“革命这条路啊,难走得跟登天似的,可革命的后代,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你爸你哥,豁出命去,不就是为了让大伙儿的日子能宽裕点、乐呵点吗?瞧瞧你现在的日子,那不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陈松年一听这话,眼泪再也绷不住了,哗啦啦地往下掉。他想起小时候,爸的影子都没见过,全靠妈一张嘴,把他爸的英雄事迹说得跟活的一样。后来,大哥延年、二哥乔年,一个个地都为了革命,把命给搭进去了,他心里那个痛啊,可也透着股子骄傲。这日子再难,他也没撂挑子,硬是挺着脊梁骨,把祖母伺候得好好的,连出狱的老爸也照顾得无微不至。毛主席打量着眼前这位质朴中带着几分倔强的汉子,心里不由得生出几分敬意。他侧过身,对着边上的地方干部打趣道:“打今儿起,咱们每月给陈松年兄弟三十大洋的生活补助,算是给陈独秀老先生一家为中国革命拼的那份力,献上点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