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巴掌宝宝”回“家”,为住院闯关的早产儿加油鼓劲

极目新闻 2024-11-15 10:23:12

极目新闻记者刘迅

通讯员张璟祎

在妈妈肚子里待了30周就早产出生,出生体重仅有1.38公斤。在医护人员和家长的精心养护下,当年的“巴掌宝宝”乐乐(化名)已经8岁,身体健康。

在11月17日“世界早产儿日”来临之际,武汉儿童医院邀请在该院治疗过的早产儿们回医院“探亲”,隔着病房玻璃,为正在这里住院闯关的早产宝宝加油打气。“医护人员和家长是同一战壕的战友,陪着孩子们一起‘打怪’,给他们创造健康和光明的未来。”武汉儿童医院副院长陆小霞说。

活动现场,乐乐一家向曾凌空主任医师团队送锦旗(通讯员张祖国摄)

8年前的“巴掌宝宝”健康长大

“当时,孩子的脑袋比我手掌心还小,是个十足的‘巴掌宝宝’。”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主任医师曾凌空回忆。

2016年4月,向女士怀孕30周早产,宝宝被送进了温箱。当时,小家伙只有成人巴掌大,体重仅1.38公斤。隔着手机看到孩子嘴里插着管子、手臂上扎着针、身上绑着各种仪器,向女士很心疼。

在新生儿内科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宝宝挺过了体温关、呼吸关、感染关。就在一切向好发展时,医护人员发现不对劲:差不多大的早产宝宝一顿能吃26毫升奶,可他每次只能吃1毫升奶,稍加奶量,小肚子就胀得像皮球,营养也跟不上。

医护人员没有放弃,每天做抚触,促进肠道蠕动,1毫升、1毫升地增加奶量,慢慢增到2毫升、5毫升,出现腹胀后再回到1毫升、2毫升。经过近20天的不懈努力,宝宝一顿终于能吃16毫升奶,体重也涨到了2.3公斤,可以回家休养了。

后来,向女士辞职在家全身心照顾儿子。她记得,出院前,医护人员在早产儿护理门诊进行了强化培训,教她各种照料早产儿的必备技能,并在她遇到问题时及时电话给予帮助。经过艰辛抚育,向女士的儿子乐乐终于逐步追上同龄孩子的发育进度,8岁的他身体结实,各方面发育达标。

昔日早产宝宝重回“娘家”

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旨在提高全球对早产儿问题的认识,促进早产儿的生存与发展。近日,武汉儿童医院特意邀请乐乐和多位在该院治疗过的早产儿“回家探亲”。孩子们穿上小白大褂,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他们出生后的第一个“家”——新生儿内科病区。

孩子们回到出生后的第一个“家”,为住院宝宝们加油鼓劲(通讯员张祖国摄)

“原来我以前就睡在这么个小透明盒子里面。”“宝宝好小,我以前也这样吗?”孩子们充满好奇,家长们感慨万千。

当天活动现场,乐乐演唱了一首气势恢宏的《长恨歌》,中气十足,动作有力。看着如今健康、阳光的乐乐,向女士眼眶红了又红。她说:“有医护人员的持续陪伴,历尽磨难,终于见到彩虹。”乐乐还亲手将一面写着“家一样的温暖,亲人般的呵护”的锦旗送给曾凌空团队,感谢医护人员的帮助。

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是国家级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有全省唯一独立建制新生儿外科,新生儿内科救治经验丰富。该院新生儿科在全省和周边省份开展新生儿转运工作,为许多危重早产儿保住了生的希望。曾凌空说,救治早产儿是医护人员的职责和使命,反过来也在早产儿身上看到了生命的顽强。

该院副院长陆小霞介绍,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全世界早产儿发生率在10%左右,早产儿的成长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倾注更多的爱心、关心。“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始终和家长是一个战壕的战友,无论是住院期间还是后期成长的每时每刻,我们都陪着孩子们一起打怪,给他们创造健康和光明的未来。”她说。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