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解放军用电台向成都警备司令严啸虎喊话:“严啸虎注意,你在成都治安维持的不错。只要不烧杀、不破坏,我们是很欢迎的。” 成都的命运该何去何从?1949年冬天,解放军包围着这座西南重镇,似乎随时可能进城接管。 然而,这一年的11月,成都警备司令严啸虎却收到了人民解放军的电台喊话,语气中透着一份善意:“严啸虎注意,你在成都治安维持得不错。只要不烧杀、不破坏,我们是很欢迎的。”这简单一句话,究竟传达了什么信息?严啸虎又该如何选择? 严啸虎是川军出身,军旅生涯已达几十年。他原在川军内部担任要职,战功显赫,但却因出身“杂牌军”,在国民党内部始终得不到蒋介石的完全信任。 1949年,解放战争的硝烟几乎席卷全境,国民党节节败退。西南成了最后的堡垒,而蒋介石匆忙安排严啸虎担任成都警备司令,肩负维护成都治安的重任。 然而,蒋介石的疑心仍在,他让嫡系胡宗南的亲信盛文出任成都卫戍司令,表面上协助,实则是对严啸虎的监视和掣肘。 蒋介石的“防备”可不止于此。在他的指示下,顾祝同被派驻成都,成为严啸虎名义上的顶头上司,住在严家之中,俨然是眼线般存在。这种层层监控使严啸虎深感压迫。 他在国民党内部不受重用,被排挤和制约,而外面则是解放军步步逼近、围城已久。严啸虎是否也曾感到自己如沙场上的一片孤叶,随时会被历史的巨浪吞没?尽管他对蒋介石不满,但国军情势危急,形势下却不得不谨慎行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解放军的那句喊话传来了。这句喊话既是对严啸虎维护成都秩序的认可,也是一次试探,表明解放军希望成都能够和平解放。 喊话之后,严啸虎愈发陷入沉思。解放军所说的和平解放真的可行吗?他心中并非没有犹豫与挣扎,而此时的成都表面平静,暗潮涌动。 而另一边,蒋介石的撤退计划也开始了。12月7日夜间,国民党高层召开了在大陆上的最后一次行政院会议。会上决议,政府迁往台北,宣布张群辞去西南军政长官一职,任命顾祝同接任。 此后,西安绥靖公署撤销,胡宗南调往成都担任副长官兼参谋长,西昌警备司令部改为西昌总司令部,由贺国光负责统筹。 种种安排,无不显示出蒋介石的防备和仓促。会议虽作出决策,但却难掩这艘大厦将倾的“末日之象”。 在蒋介石的眼中,成都不仅是军事要地,更是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个阵地。为此,他还下令成立成都省会防卫总司令部,任命盛文为防卫总司令,严啸虎为副司令。 名义上,严啸虎继续担任警备司令,实际上他的军事权力已被层层削弱。而成都城内外的形势却越来越紧迫。面对蒋介石最后的布防和严密的监控,严啸虎开始感到必须尽早做出决断。 当时,严啸虎并非孤立无援,他早已暗中与川军首领刘文辉、邓锡侯接触,商议起义。 然而,蒋介石将盛文调至成都加强防卫后,严啸虎的处境更加艰难。盛文对严啸虎一直不服,甚至在一些关键决策上刻意不让他知情。 12月7日上午,盛文更是直接下令全城戒严,甚至将所有城门的守卫换成亲信。这一突然的行动,使严啸虎和刘文辉等人意识到,若不尽快出城,很可能面临盛文的突袭。 于是,刘文辉、邓锡侯选择在当天连夜出城,准备与解放军接触,而严啸虎也收到了密报,建议他务必脱身出城。 12月9日凌晨,严啸虎在亲信护送下偷偷潜出西城门,马不停蹄赶往彭县与刘文辉、邓锡侯会合。三人一同宣布起义,正式投向人民解放军,带领部队共赴和平解放。 在他们宣布起义后不久,成都的形势已不可逆转。解放军迅速进军成都,1949年12月27日,成都宣告和平解放。蒋介石期望的成都“最后堡垒”已然失守。 严啸虎的选择,换来了成都的安然无恙。解放军进入春熙路时,百姓夹道欢迎,欢欣鼓舞,成都的局势也随之逐渐稳定。对于这座城市来说,这场和平解放不仅挽救了无数百姓的性命,也让成都免于战火涂炭。 严啸虎选择起义之后,人生也迎来新的篇章。他在建国后担任了多项职务,并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而这段和平解放成都的故事,也成为了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