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这位农民总理,在他去世16年后,儿子透露了一个大秘密:原来老爸的遗嘱被改过了。 陈永贵1914年出生在一个平平常常的农家,六岁那年,他和老爹一起搬到了山西大寨,从那儿开始,他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度过。那时候,天下大乱,像陈永贵这样的穷苦农民,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七岁那年,他就得给地主家放牛,为了混口饭吃,他天天忙得团团转。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有希望就有奔头,有奔头就有光明。陈永贵26岁那年成了家,有了妻儿,一家子过得跟他一样。可抗战一来,大寨被占了,他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当了个“假村长”。1944年,他被关了一年,放出来后就再也不想管村里的事了,只想老老实实打工挣钱养家。等仗打完了,陈永贵好歹分到了块地,还有间破草房,虽然简陋,但总算有了自己的窝,那时候的他,觉得这就是老天给的最大恩赐了。 后来土地改革,陈永贵的人生开始转运,他变得积极起来,加入了村里的共产主义建设。1948年,因为他表现得好,还入了党。大寨那地方,在黄土高原上,穷得叮当响,可陈永贵却觉得这儿有潜力。1952年,他成了省级劳模,还参加了农业表彰大会,做梦也没想到,种个田还能得奖,这让他对种地更上心了。1953年刚过完年,他就被选为大寨的村支书,带着村民们开垦荒地,硬是把上百亩的荒山变成了能收粮食的好地。陈永贵从不摆书记的架子,他就像个地道的农民,总说:“我就只会种地。”他读过毛主席的一些书,心里头特别受触动,常把毛主席的话挂在嘴边。有一次开会,陈永贵讲了话,作家赵树理听后说,他虽然没讲哲学,但做事却透着辩证法,不提毛主席,但一举一动都透着毛主席的思想。1959年,全国大旱,大寨也跟着遭殃,为了解决用水,陈永贵带头去远处的河里挑水浇地,还组织大家挖水库、开水渠,这才渡过了难关。之后几年,他又领着村民们一起对抗水灾、土壤等问题,不断解决生产上的困难。 到了1962年,大寨迎来了丰收,交了好多粮食给国家,那时候全国都困难,大寨能这样做,受到了表扬,大寨的事迹也开始被外面的人知道了。1963年,中南局书记李一青来大寨看了看,了解了陈永贵的本事后,直夸他不像个普通农民。1964年3月的一天,毛主席在外面考察时,问山西的第一书记陶鲁笳认不认识陈永贵,陶鲁笳就把陈永贵怎么带着大寨村民克服困难的事讲了一遍,毛主席听后对陈永贵评价很高。这一年,陈永贵还被请到了北京,给全国代表讲讲大寨的经验。更没想到的是,他还被毛主席邀请去参加生日宴会,一进门,陈永贵就看到周总理、刘少奇等领导,还有全国劳模都在那儿,毛主席笑着拉住他的手,热情地招呼他,还给他夹菜,让他别骄傲。 陈永贵特别激动,决定要好好干,把大寨的经验传出去。他还是那么朴实,不摆官架子,经常带头干农活。1975年,组织上让他当国务院副总理,他一开始还谦虚地推辞,觉得自己文化不高,干不了,但周总理坚持让他干,他也就答应了。上任后,他还是那么朴素,住在钓鱼台国宾馆也自己做饭洗衣服,他还申请住在北京的一个胡同里,经批准后,他就开始了“三三制”的生活,一天三分之一的时间种地,三分之一的时间工作,三分之一的时间学习提高。陈永贵当了五年副总理,一直把自己当普通农民看待。到了1980年,他觉得身体不太好,就自己向组织提出辞职,组织商量后答应了,让他去东郊农场当顾问。1986年,陈永贵72岁时查出得了肺癌晚期,已经治不好了。快不行的时候,他想把8000元家当都交成党费,来感谢党和国家的恩情。可想到儿子还在上学,需要学费,最后听了老婆的建议,改了遗嘱,留下3000元学费,剩下的家产都交了党费。 后来,陈永贵的儿子陈小贵在采访时,第一次说起这段过去了好久的事情。他说:“我爸快不行的时候,我和我妈都劝他留点钱,我还在上学呢,得交学费。可我爸就是不同意,说这是党的钱,不能拿。后来我们求了他好几次,他才答应留下3000元学费,剩下的都交了党费。”陈小贵想起父亲,说他一辈子都过得很简朴。就算后来做了副总理,也从没奢侈过。父亲常说:“我本是农民,到死都是农民,农民就得有个农民样。”父亲这种不张扬的品质,对陈小贵影响很大。他从小就学着谦虚、小心,好好读书,想着将来回报社会。 陈永贵留下的遗言,满满的都是对党和国家的爱,还有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陈小贵说,父亲的这种精神会一直鼓舞着他,让他以后不管遇到啥困难,都能有坚强的信念,一直往前走。陈永贵这辈子,真的是从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路走到了国务院副总理的大位子上,最后又回到了农民的身份。这一路走来,他的故事就像是一部传奇小说。但最让人打心底里佩服的,不是他当了多大的官,得了多少荣誉,而是他一直没变的初心,还有对老百姓的那份深厚感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大家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农民头儿,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