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一个法国小伙在家中的相册中,找出了170张他外祖父拍摄的日军侵华罪证照片。他从来没有这么直观的感受到当时的惨痛,连照片上都带着血迹。他决定将这些罪证捐赠给中国,让大家铭记历史,网友:国瓷礼安排上! 2024年11月7日的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25岁的法国青年马库斯·杜邦正在整理位于巴黎郊区的老家书房。 当他从书架顶层取下一本积满灰尘的相册时,几张泛黄的照片从中滑落。 马库斯弯腰拾起,随意一瞥,顿时被照片上的画面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照片上是一群身着军装的日本士兵,正用刺刀挟持着几位衣衫褴褛的中国平民。 画面中的恐惧和绝望如此真实,仿佛穿越时空直击马库斯的内心。 他颤抖着翻开相册,更多令人不忍卒睹的画面呈现在眼前:被炮火摧毁的建筑废墟、街道上横七竖八的尸体、被日军士兵押解的中国妇女…… 马库斯的心脏剧烈跳动,他从未如此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这些照片上甚至还沾着斑驳的血迹,仿佛在无声地控诉着那段黑暗的历史。 他急忙翻到相册的扉页,看到了外祖父皮埃尔·勒梅尔的笔迹:“1937年,上海。”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马库斯想起小时候外祖父曾提到过他年轻时在中国的经历,但从未详细讲述。 如今,这本尘封已久的相册揭开了那段被刻意隐藏的往事。 马库斯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开始查阅这段历史。 他很快了解到,1937年8月13日,日军全面进攻上海,展开了长达三个月的激烈战斗。 这场战役给上海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无数平民伤亡。 带着复杂的心情,马库斯仔细清理了这批共170张的珍贵照片。 除了战争场景,还有不少展现当时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像:熙熙攘攘的南京路、热闹非凡的跑马厅、繁忙的黄浦江码头……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战争的残酷,也保存了那个时代上海的城市风貌。 马库斯越看越觉得这些照片意义重大。 他决定联系巴黎的中国历史研究专家让-皮埃尔·卡巴纳斯教授,请教如何处理这批珍贵的历史资料。 卡巴纳斯教授在看过照片后,激动得难以自持。 他告诉马库斯,这批照片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不仅记录了日军侵华的罪行,还为研究当时上海的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在卡巴纳斯教授的建议下,马库斯开始深入了解外祖父的故事。 通过家族口述历史和外祖父留下的日记,他逐渐拼凑出了一个年轻法国人在战火纷飞的上海的传奇经历。 1935年,22岁的皮埃尔·勒梅尔怀着对东方文化的向往,来到了被称为“东方巴黎”的上海。 他在震旦大学学习中文,很快就爱上了这座充满活力的国际化都市。 皮埃尔结识了许多中国朋友,深深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1937年战争爆发后,皮埃尔本可以选择撤离,但他决定留下来,用相机记录这段历史。 他冒着生命危险,在战火中穿梭,用镜头捕捉了无数触目惊心的画面。 在日记中,皮埃尔写道:“我必须让世界知道这里发生的一切。这不仅是为了中国,也是为了全人类的良知。” 了解到外祖父的故事后,马库斯深受感动。 他决定继承外祖父的遗志,将这批珍贵的照片捐赠给中国,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铭记战争的教训。 马库斯联系了中国驻法国大使馆,表达了捐赠的意愿。 大使馆对此表示热烈欢迎,并承诺会妥善保管这批珍贵的历史资料。 马库斯还计划亲自前往中国,将照片交给相关的历史研究机构或博物馆。 他希望能在中国举办一个小型展览,纪念外祖父和那段历史。 法国媒体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费加罗报》称赞马库斯的行为是“跨越时空的人性光芒”,《世界报》则将其描述为“促进中法两国民间交流的典范”。 历史学者们对这批照片的出现感到兴奋。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李教授表示:“这些照片为我们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素材,其价值难以估量。”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跨国历史记忆传承的思考。 马库斯说:“我希望通过这些照片,不仅能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更能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目前,马库斯正在为他的中国之行做准备。 他计划在今年9月前往上海,亲自将这批照片交给上海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已经表示,将为这批照片举办一个为期一个月的特别展览,向公众展示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马库斯的行动无疑为中法两国的民间交流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它提醒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期,仍有人性的光芒在闪耀。 这批照片不仅是对历史的见证,更是对和平的呼唤,让我们永远铭记战争的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信源:潮新闻2024.11.7《法国小伙计划来中国捐赠日军侵华罪证:外祖父在上海拍到 部分照片残留血迹,我从未见过如此暴力的照片。中国驻法使馆:可以提供相关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