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无效夸奖方式:孩子非但不领情,反而愈发反感 李玫瑾教授曾警示:“部分孩子的心理问题,实则是家长不当夸奖的产物。夸奖不当,孩子反而更反感。” 这绝非危言耸听。歌唱家的孩子因过度夸奖而误入歧途,秦武王嬴荡在母亲的夸赞中迷失自我,孔融虽以孝闻名,却长大后因恃才傲物而遭遇不幸……这些例子无不揭示,夸赞若不得法,反会适得其反。 以下三种无效夸奖方式,希望我们未曾踏足。 一、口是心非的夸奖 部分在打击中成长的家长,特别热衷于夸奖孩子,试图弥补自己未曾得到的认可。然而,这种脱离事实的夸奖,只会让孩子形成模糊的自我认知,难以理性看待自己。 金星曾分享过一个故事:朋友总是夸奖孩子,哪怕孩子并不出色。当孩子书法比赛未获奖时,无法接受现实,愤怒地撕毁了作品。这种口是心非的夸奖,如同给孩子戴上了扭曲的眼镜,一旦遇到挫折,孩子便会产生巨大的失败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研显示,中学生最反感父母的12种行为中,“说话不算话、口是心非”高居榜首。可见,即便是出于激励目的,口是心非的夸奖也同样不受欢迎。 二、喊口号式的夸奖 《养育的选择》中提到:“喊口号式的夸奖,流于形式,无法真正鼓励孩子。” 市重点小学五年级学生小A,因家庭过度夸奖,遇到困难时选择逃避,成绩下滑。心理医生指出,小A被“聪明”的标签束缚,害怕努力后未能保持这一标签。喊口号式的夸奖,让孩子在挑战面前退缩,最终选择逃离。 《终身成长》强调,简单固化的夸奖容易让孩子形成固定思维模式,回避成长挑战。小鹿作为围棋天才,因一次比赛失利而一蹶不振,正是喊口号式夸奖的负面效应。 三、道德绑架式的夸奖 道德绑架式的夸奖,是通过给孩子贴上道德标签来控制孩子。演员宋丹丹曾描述过自己如何通过夸奖儿子巴图不怕吃药来让他喝药,这无疑是道德绑架的典范。 在新闻中,17岁的小敏因母亲的道德绑架式夸奖而放弃学业,辛苦攒钱又被母亲以孝顺之名索取,最终选择逃离家庭。道德绑架式的夸奖,是对孩子的一种控制,往往导致两败俱伤。 知乎上,有孩子直言最反感父母“处心积虑地夸我,实际是为了达到他们的某种目的”。这种夸奖方式,让孩子感到被算计,寒心不已。 如何有效夸奖孩子? 有效夸奖孩子,需遵循真诚、具体、恰当、适度的原则。以下两种方法值得借鉴: 书面夸奖:通过记录“成功日记”,真实记录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这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能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点和潜能。 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真正的赏识教育应建立在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基础上。父母应具备成长思维,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进步。 愿我们都能成为懂得夸奖、善于夸奖的父母,让孩子在夸奖中健康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