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展览一定是像一趟旅行,以展陈线索为路,串起路边的花朵与美景,我们沿路行走,看到的每一个景致都应该是策展人想让我们看到的,一趟旅程,一个展,看完必然是有收获的,能在策展人深思熟虑的引领之下看到更美、更深入的美景。
浙博的问羽展号称“千年等一回”,凭良心讲展品阵容着实还行,至于这些宋画是否真宋,就不过多讨论了,但就展览本身而言着实有些失望。
正如前文说的,问羽展的核心问题,
就是策展人根本就没有铺就这条让观者看风景的“路”,
展览原画部分没有任何线索将他们串起来,
没有对笔法、技术的探讨,也没有对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介绍,展览只是把这些画放在那里,配上一些片汤话。
博物馆的展览并不是商场百货柜上的商品,标明品名和来源就好,你是需要展品在这个位置来表达你策展人的想法的,展览每个柜子都需要特定的展品来说明策展人的一个观点,前后柜调换展品是不行的。
而不是像问羽这样,你无论怎么调换展品,都不会影响展览,这点非常的糟糕。
就像是一个人站在美景前,和你说,这个是栀子花,这个是茉莉花,一步也不往前迈,然后就没有了...
铭牌上的这些片汤话放在自媒体那是你博学多才信手拈来,
放在策展人那本讨论宋画中鸟儿的书里那是跨界人才,
放在一个展览里作为主线我只能冷笑一声呵呵...
这是核心问题,表面问题也是看得让人火大。
一进展厅,我只想喊一声好家伙,
放眼看过去我还说这黑咕隆咚展厅里展柜怎么都是空的,
仔细一看,原来是都在已经做了支架板的情况下“躺平”了。
灯光黑就算了,书画展黑点就不说啥了,可以理解。
这躺平的展法,讲解员也特意解释说是为了脆弱的画作考虑,因此只能完全平放
问题是后面梁楷的《枯木水鸟图页》还是直接完全垂直挂起来展也没见这么脆弱啊[允悲]
还有一些细节问题我也不太懂:
展厅进门复原的宋人小像图,还把画切了一半,不知道这个场景复原是为了说明…?
策展人所写的我看不太懂的文字;
以及后面真实鸟类部分,策展人作为自然馆出身、鸟圈人士,一个灰喜鹊的照片居然还是用的一张诱拍照片来介绍...
就让我整个人老人地铁看手机.jpg
把画中鸟和真实鸟类相结合做个展览是个好点子,但是从一个好点子最后落地成一个好展览这么看,着实是有点难度的。
出了展厅,我拿起水杯喝水
看到门口的海报,策展人名字后面还写了一个“博士”
...就,呛了一口凉水。